《教科書研究》第17卷第3期出刊

教科書研究中心 | 《教科書研究》編務小組

  本期共收錄四篇論文,以及論壇與書評各一篇。第一篇〈搭配圖形組織與做筆記策略提升國中生對於說明式文章結構的覺知與閱讀理解能力〉,研究者設計一套結合圖形組織與筆記策略的說明文閱讀教學課程,結果顯示無論學生閱讀能力如何,其圖形組織及重點內容的理解皆有所提升,可知教材中搭配圖形組織及做筆記策略,對說明文閱讀有所助益。

  第二篇〈國小高年級國語教科書文本類型及文本結構分析〉,採內容分析法計算文本類型及文本結構各類型所占比率,發現文本類型以文學占多數,文學中記敘散文最常見,非文學中則缺乏主觀評論文本;文本結構依共通性歸納為敘事、說明及議論三類進行探討,研究結果可提供閱讀教材在不同文類比例分配之思考。

  第三篇〈教材中的兒童哲學問題類型──以圖畫書《哲學·思考·遊戲》為例〉,採用內容分析法探討該套叢書的問題類型分布與具體示例,其中「提問的廣度」類型最多,回應學者倡議兒童哲學應關注多種觀點之表達與思考的呼籲,對於閱讀教材的提問與思考設計提出建議,可供相關研究參考。

  第四篇〈融入差異化教學的小一注音教學成效研究〉,以準實驗設計檢驗一套注音教材的介入成效,實驗組使用融入策略與差異化的教學設計,結果顯示其在整體能力、注音介入成效遷移到識字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學習專心度、動機與自信心等面向上皆較佳。足見良好的教材設計的確對學生的學習能有所幫助。

  論壇則探討「閱讀教育」,邀請教學實務、教材出版、學校領導、學界等不同領域的專家,以不同的視角與經驗對閱讀教育的現況提出實務現場之各項思考,對話內容精采,可做為未來相關實證研究延伸關注的主題。

  書評評介《Learning to Read in a Digital World》(在數位世界中學習閱讀)。本書以多個學科視角探討學生的閱讀、寫作素養,以及這些主題在教學上的實踐應用。評論數位時代學習閱讀教材設計、教育研究、政策制定與實踐等不同面向,此乃目前數位閱讀當道的重要思考議題,值得政策制定者與教育工作者閱讀。

  本期所有文章皆收錄在「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TERIC) (《教科書研究》第17卷第3期),歡迎讀者上網點閱。


閱讀教育 文本結構 差異化教學 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