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 | 張文龍 助理研究員
教師無疑是108課綱中,學校課程改進計畫的關鍵要角,正如同跨域教師社群是「有機」發展、「互動」分享的基本運作模式,從成員的經驗脈絡與多元觀點的討論中協議共識與差異,透過每次共備安排的專業分享、實施困境與解決方式來解釋課程發展立場,以及行動反省之後的立場轉變,促進成員的轉化學習與成長,進而秉持「整全式」思維共同解決問題,具體產生對學校與成員的貢獻價值。因此基於技術型高中(後簡稱技高)合作學校教師對於校本課程評鑑機制認知薄弱的問卷結果,本研究係以校務評鑑指標文件為基礎,依循總綱所述學校本位課程精神,並採計技高群科綱要中文字內容,運用啟發式評估法(heuristic evaluation)進行專家經驗式與知識性評估,建構改善學校課程規劃和發展的相關適切指標與內涵,賦予老師提升教學專業與課程發展的可能,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啟發式評估法可在技高課程發展三層級(校、群、科)組織的成員進行檢核前,藉由專家的經驗和知識性評估,先找出基本的問題,避免浪費課發組織成員時間。本研究之技高學校整合式課程發展適切指標評估草案,係由包含各類型技高校長、教務主任、實習主任、各群科主任等對象,經參與討論、評估彙整後,送交給7位專家個別評估。評估主要步驟進行兩~三次,分別針對課程規劃組織、流程和內涵三個面向,針對每項適切指標文字或字串等問題的頻繁度(每次都會發生?)、衝擊性(使用者能否克服?)、持續性(發生後能否學會?),評估者依據原則或是自己的使用性經驗進行評估個別彙整(給予0–4的5等第評分),每次彙整後與研究者共同討論,總結並提出改善建議;最後再提交至專家評估會議流程進行審議。經審議綜整完成後,本研究技高學校整合式課程發展三層級適切指標研究結果(以課程規劃內涵面向為例)如表1所示。
表1、技高學校整合式課程發展三層級適切指標(以課程規劃內涵面向為例)
層級 | 指標 | 檢核內容 | 是 | 否 |
校課程規劃內涵 | 1.1.1 | 學校願景和學生圖像能依據學校中長程發展計畫和培養學生核心能力。 | □ | □ |
1.1.2 | 一般科目能依據領域/科目的課程目標和教師教學來訂定教學重點。 | □ | □ | |
1.1.3 | 學校課程規劃應配合學校願景和學生圖像。 | □ | □ | |
1.1.4 | 學校組織專業社群及課程共備平臺,鼓勵教師參與規劃課程。 | □ | □ | |
1.1.5 | 各(群)科選修課程規劃內容中,同校跨群能符合統整跨域能力所需;同群跨科能符合多元專業能力所需;同科跨班能符合就業專精能力所需。 | □ | □ | |
1.1.6 | 團體活動時間能以三年整體規劃和逐年實施為原則,並結合相關人員和各項資源進行彈性的設計。 | □ | □ | |
1.1.7 | 學校課程評鑑能定期追蹤、檢討和修正學校課程。 | □ | □ | |
1.1.8 | 學校開設本土語言課程,依學校區域、學校能量、學生實際需求等選擇本土語言課程開課。 | □ | □ | |
群課程規劃內涵 | 1.2.1 | 群課程規劃應能符合產業人力需求和學生職涯進路。 | □ | □ |
1.2.2 | 彈性學習時間開設類型依據學校條件與學生需求,可作為學生自主學習、選手培訓、充實(增廣)/補強性教學及學校特色活動等之運用,提供學生選讀機會,並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一般科目或專業科目等跨域合作之自主學習。 | □ | □ | |
1.2.3 | 群(科)課程發展能定期追蹤、檢討和修正學校課程。 | □ | □ | |
科課程規劃內涵 | 1.3.1 | 科課程規劃應符合科教育目標、科專業能力。 | □ | □ |
1.3.2 | 課程規劃配合學校師資專業與配課需求。 | □ | □ | |
1.3.3 | 擔任課程諮詢教師,應能協助學生有效進行選課和適性發展。 | □ | □ | |
1.3.4 | 群(科)課程發展能定期追蹤、檢討和修正學校課程。 | □ | □ | |
1.3.5 | 學期末進行回饋問卷調查,並檢核學生能力指標,做為後續課程檢討與改進實施策略。 | □ | □ | |
1.3.6 | 教師進行課程規劃時應符應學生學習歷程檔案需求。 | □ | □ |
資料來源:整理自張文龍(2021)。技術型高中課綱轉化與實踐模式及增能方案建立。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3714859。
課程發展要能因應不同教育階段之教育目標與學生身心發展之特色,提供彈性多元的學習課程,以促成學生適性發展,並支持教師課程研發與創新。本研究有別於評鑑本質結果影響各學校教育資源的分配,而呼應英、美、香港之中小學聚焦探究以學生學習表現為核心的教育評鑑革新方式與發展趨勢;轉化研修重點應在於引領學校教育工作者開闊視野、接受新知、反思自我、參與改革,並建構學校團隊文化,以循序走向學校自我完善之路。以技高情境為例,以往技高教師大多以科屬教師的角色來看待課程,也就是群科綱要所訂立之專業知能延伸,較為忽略學校所處位置、學生素質、家長屬性、社區文化乃至於產業分布狀態等交織因素的影響。具體而言,課程發展三層級(校、群、科)適切指標具備能明確指引技高教師釐清整全式課程發展的內涵與運作、驅動明確及關注任務、觸發教師自我效能正向影響集體效能、共同面向後疫情時代的教學課題等多元價值。此外,技高群科多元發展與對接產業各異,為增進校內群科課程品質與異質群科間不同專業的合作聯結同步是不容易的事。尤其目前技高大都著重於彈性學習課程研發,再伺機進化於校定選修與必修課程發展;此無疑影響學校專業群科與學生學習生態的轉變,亦是校內成員共同關注所在。因此強化技高學校整全式課程發展的行徑除積極運作跨域教師社群組織外,更建議需有意識使用課程發展三層級適切指標於教師社群組織內同步進行檢核,方能快速廣泛影響校內教師把學校發展特色看得更清楚,更全面思考校本課程研發路徑;以上結論與建議,提供各界參考。
資料來源
張文龍(2021)。技術型高中課綱轉化與實踐模式及增能方案建立。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AER-2019-029-C-1-1-A4-04執行日期:2019-08-01至202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