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多元語言教育的比利時母語教育

| 陳妙娟

【文 / 教育政策及制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陳妙娟】

介於法國及荷蘭之間的比利時,雖然將法語與荷語訂為國家公用語言,但主要還是以法語為其主要溝通語言。最近由於有布魯塞爾居民傾向未將法語作為其主要的學習語言,反而將孩子送往屬於少數人使用的荷蘭語系的幼稚園及小學就讀。其目的是期待讓孩子從小能擁有學習複數語言的機會。

為能順利申請進入所期待的學校,因應家長遷移至學校附近的案例陸續增加,布魯塞爾市政府自去年起採用網路登記制,以便能公平選取入學者。因以荷蘭語為教學的國小,僅占比利時小學的五分之一而已。換言之,法語小學與荷蘭語小學的比例為41,此區域約在30年前有九成的孩子是以荷蘭語作為其溝通的母語。然而依據2008年的教育統計,以法語及荷蘭語以外作為母語的比利時孩子達六成。由於在比利時國內使用荷蘭語系普遍是比法國語系擁有更優勢的經濟地位,因此家長尋求選擇以荷蘭語系作為母語不僅是當今的教育時尚,更期待能給予孩子的未來儲備更多的語言實力。

 先生是歐盟(EU)職員的義大利人羅貝魯特・立茲女士(45歲)擁有國小二年級及六年級的男孩子便是在荷蘭語系的小學就讀。立茲女士認為「在比利時,荷蘭語因為是國家語言的主流,所以在就業上是有加分的成效。而且也有助於學習英語及德語」,而其孩子與朋友之間的對話主要是以法文,所以基本上已擁有3種語言的溝通能力。而自今年4月起,比利時教育當局更將外國語活動列為國小五、六年級的必修課程,此一教育態度與日本教育已是層次上的差異。位於比利時中心地區的愛德比克(Etterubiku)以荷蘭語教學的國小,其學生以荷蘭語為母語的孩子據悉僅三成而已。教導閱讀及書寫的一年級教師其不僅擔當教師,另外又以課外的教材按部就班教導學生練習發音。對於非母語體系的初等教育學習,引導詞彙不足的孩子作為學習基礎的語言是必須頗費心思與精力,但比利時前瞻性的作為對孩子國際化思維卻具有劃時代的價值意義。

資料來源整理自2011.5.19.日本讀賣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