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妙娟
【文 / 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陳妙娟】
隨著今(2011)年4月公告實施「義務教育公立學校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標準之相關法律」之修正案,達成長年降低小學一年級每班學生至35人以下的宿願。而文科省面對此法案的成立,亦積極檢討班級營運的具體作為,為確實掌握班級編制及員額調整,乃於文科省內設置「最適班級規模及教職員配置檢討會」。會議主要探討課題為:在追求精緻高品質教育的前提下,推動改善小班化教學指導方法。教職員員額配置(以班級人數為基礎,在基本員額及擴大配置的原則上,調整最適教職員架構)。充分反映設置者與學校意願,提升班級編制及教職員配置效率。因應邁向未來的需求,規劃安定之班級規模及最適教職員配置之策略。其中落實35人以下班級(小班化)營運,於推動過程中積極提升學習能力,同時掌握其密切的關聯性。畢竟若單縮小班級規模,卻無法提升學習能力則便喪失教育意義。
事實上有一個很好的案例值得探討,在秋田縣,全國學力及學習狀況調查連續4年皆展現優秀的好成績,其主要原因與實施小班化有關。秋田縣於2000年便已導入小班化教學,並於今(2011)年度開始以小學1、2年級生及中學1年級生為實施對象。比較2010年的教育効果,由全國學力、學習狀況調査及全國平均答對率等結果便能一目瞭然。例如小學、國語A全國平均為69.9%,秋田縣為75.3%;國語B相對於全國50.5%,秋田縣為60.4%;相對於算數A全國的78.8%,秋田縣為86.2%;算數B全國的54.8%,秋田縣為63.7%。而中學亦是如此國語A、國語B、數學A、數學B等秋田縣平均皆高於全國10%左右。此外山形縣也於2001年度起也獨自導入小班化教學。2010年度開始全縣小學所有學年及中學1、2年級實施21~33人的小班教學。其結果是國語、算數(數学)的學習能力皆明顯提升。
但小班化的效果並非僅影響學力問題而已,依據文科省的調査,班級規模可能擴大霸凌及輟學問題。其中霸凌問題,據統計有90%以上的孩子是在35人以下的班級內發生。但在山形縣及大阪府於導入小班化後,輟學發生率及缺席率皆有明顯降低的趨勢。若僅就現有狀況思考,小班化或許只是數字迷思而已,因此要真正落實教學素質的內涵,則應積極孕育教師的教育熱忱心與使命感。而其背後也顯現現行教育的盲點,有關少人數教育的研究似乎跟不上事實的真正需求。面對此一問題,或許可參考京都府教育委員會所規劃的「京都式少人數教育」規劃內容。其主要是各市町村教育委員會,是活用京都府教育委員會所規定的配置員額,因應學校的實際教學狀態及學童的教育狀況,規劃少人數授課、小組教學、少人數班級等3種方法,確實展開教育學習活動的進行。少人數班級是尋求教育效果的落實,尤其在少子化趨勢尚未改善之前,在學校員額的調整問題上這也是提供另一選擇的思考模式。而我國也同樣面臨此問題的困擾,因此參考日本研究少人數教育之可行性或許也是值得我們探討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