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致
【文 / 編譯發展中心助理研究員 彭致翎】【圖 / 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政策實務的推動,需要詳實周延的規劃據以實踐。然規劃所為何來?其依據的理論何在?又理論與實務究係各行其是,抑或能交叉連結互補相長?
《規劃理論》一書即試圖回應規劃與理論、實踐之間的落差,並探討串起此間失落連結的可能。該書係由國家教育研究院與巨流圖書公司合作翻譯的學術著作,已於2011年7月出版發行。本書原著為英國劍橋大學教授Philip Allmendinger,譯者為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戴伯芬教授。
本書略可分為三大部分。首先,奠基從知識論出發,作者採取後實證論觀點探討理論的本質,其並非是價值中立的,而是具有規範性,且鑲嵌於社會歷史文化脈絡中,以作為合理化特定時期社會的論述,隨著時空變遷而有不同的形成、詮釋、經驗與應用;其次,針對系統論與理性論、馬克思主義與批判理論、新自由主義、實用主義、倡導論等,作者一一剖析各學派對規劃理論的論述,探索規劃理論在後現代思潮下的轉變與發展。最後,作者提出將規劃視為一溝通的歷程,規劃的產出是不同論述的成果,包含設定問題與議題、討論與確認價值意義等,透過開放式的民主參與、程序性及系統性的檢驗反思,讓決策過程更為透明,確保提升規劃的專業實踐,以因應變遷多元化的社會需求。
本書對理論如何在規劃實務中運用,提出深切的反省思辨。理論不僅可作為論述的重要後盾,亦為實踐行動的指引;理論協助我們瞭解困局,直指問題所在,進而拓展新思維,同時藉由實證結果機制加以回饋修正。在現實世界中,政策規劃的過程是由政治、權力、知識多重糾結交織而成。我們除了關注理論和實務的相互呼應外,也需瞭解特定理論被運用的合理性、目的性及正當性。從理論回歸到不同的實踐路徑,政策規劃常藉由他山之石,以為借鏡參考,然亦需審慎深思因時地制宜的適切性,以免陷入橘化為枳的困境;同時,結合反思批判、多元開放、理性溝通與多重參與,激盪創發未來理論實務相輔相成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