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的目的—「平等對待」

| 林淑芳

0080期國教輔導團輔導員初階培育班-性別平等

【文、圖 / 高雄市瑞祥國小教師 林淑芳】

「任何一個地方發生的不公義,都是對所有地方公義的威脅。」

A threat to justice anywhere is a threat to justice everywhere.

─馬丁‧路德‧金

民國89年,在臺灣正值教育改革政策趨近成熟,九年一貫課程正式起步之初,性別平等議題漸領研究風騷,此時,我成為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第一屆的研究生。

當時,對這研究所不熟悉的同事就開玩笑的對我說:「什麼是『性』『別研究』的研究所,因為性根本就不必研究,要研究性,只需打電話到0204就可以了!」,這般戲謔不雅的言語不時充斥耳邊,甚至還將多年求子不得的女同事做為開玩笑的對象,建議女同事「請教」我該如何生出健康寶寶……,林林總總的教學環境不友善,除了冷淡不予回應之外,我僅能與女同事相互加油打氣,在這種窘境之下,反而增添我在性別領域研究的興趣。

浸淫在性別研究的領域愈久,愈是感覺身為教師翻轉性別不平等的重要性,如同昭君老師所言,一旦性別之眼打開之後,就再也閉不起來了。十年來,參與大大小小性別相關研習,正式成為性平議題中央團輔導團一員之後,參與今年的初階培育課程,同時兼具研習學員與生活輔導員身分,一方面需顧全各場次場控與學員老師的需求,另一方面亦需利用時間擷取每一場次講座的菁華:林碧雲校長、劉淑雯、呂明蓁、張如慧、王儷靜、陳怡如幾位教授以及鄭智偉秘書長,中央團老師群的專業分享……等,紀錄場場感動,期許次次的發聲倡議--性別,行動!

龍芝寧與李怡穎兩位中央團教師從輔導團團員的角色與任務提及「教師是性別平等教育的關鍵人物」,身為輔導員更是帶領教師看見「性別」的重要推手。臺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的「你/妳是性別達人嗎?」網頁內容,對第一次接受性別洗禮的輔導員們,實可從中檢視各種性別議題的敏感度。

林碧雲校長在「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發展與評鑑」課程中,首先以兩個實例說明曾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友人在面臨家中變故時,仍然退縮地接受傳統社會的枷鎖;從近十多年幾個重要的性別事件,如彭婉如、鄧如雯、葉永鋕……等事件,述及臺灣推展性別平等議題的脈絡,以巨觀的角度審視性平教育演變的更迭,匯聚眾多的人與事方使性別運動往前推進,亦從教科書中文字、圖片與表單的呈現,說明如何自教科書中進行性別教育,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百大名人」的分享裡,看見女性的成就紀錄遠遠不及男性,「history」字面下的解析不言而喻。

劉淑雯教授特別針對近年來最夯的創新教學,以輕鬆的上課方式談及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學習領域的創意思維與具體做法,更以課堂實作的經驗,分享給在座的輔導員們,仔細觀察淑雯教授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讓我感受她對教學

工作的熱忱與動感,而一句「請思索自己的教學『慣性』」,帶入教師若因習而不察的慣常性思考,唯恐性別刻板印象透過教育的方式不斷傳襲,這終將成為傳統社會扼殺學生創意思考的劊子手,故在教育現場需提升性別敏感度方是上策!

張如慧教授在班級經營的性別觀察提及潛在課程對學生的影響,舉凡親職教育、課程教學、班級環境、班級行政事務、師生互動、同儕關係……等,無一不涉及性別觀點,這對已經任教二十多年的我而言,回顧教學歲月裡是否曾在性別無知的狀況當中,粗糙的進行有失性別平等的班級經營,如今想來不禁汗滴涔涔。教育彷如一把「雙刃劍」,經由教育的管道複製性別歧視與性別刻板印象皆會傷害學生~惕勵肩負教育工作者任務的我,執行教育工作切記要謹言慎行。

「遇見好男孩」是早在多年前就賞析過的影片,對照影片中同性戀人沉浸在「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圓滿結局,「告別」一曲悠揚的歌聲在耳際緩緩響起,歌詞「在曾經同向的航行後,你的~歸你,我的~歸我……」,淚眼朦朧的我,回憶起今年七月間在同志教育教師資源手冊公聽會會場中,面對自己的發言權利與尊嚴被蹂躪在地的慘痛,至今刻骨銘心,同志朋友的處境更是艱難萬千倍,我不禁要問,同樣為「人」,反對同志教育的人們,在訴求「愛人」、「愛孩子,」的同時,是否已經擠壓同志的生存空間、侮蔑了同志的生命價值?人際之間的誤解常是因為不瞭解,因此長久以來,我在同志教育的推展上著墨最多的是企盼從點、線、面、體逐步讓對教師與學生對同志有所認識,鄭智偉祕書長的帶領討論,應可讓初次接觸同志教育的輔導員們有更多的瞭解。

呂明蓁教授與陳怡如教授分別從教學觀察與教師領導說明輔導員在教學工作與教學領導時需要留意的性別觀點,尤其在輔導員們的教學演練與觀察的項目中,看見輔導員們使出渾身解數只為成就一場圓滿的教學演示就足以令人感動,內容豐富的簡報,唱作俱佳的身行,甚至琳琅滿目的教學道具,表現亮眼自然不在話下,擔任觀察者角色的夥伴老師也分享具體的觀察建議等,我深刻感受到輔導員們對性平教學工作的精心協作,亦見識發揮創意力量的可貴。

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曾提及:「任何一個地方發生的不公義,都是對所有地方公義的威脅」,多少人以血淚、以生命讓我們看見隱藏在平等假象之下的性別歧視,見微知灼的細緻觀察將足以發現影響整個性別環境的著力點,誠如中央團老師分享所言:「你若不想做,會找到一個藉口;你若想做,你會找到一個方法。」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的目的並不是在於爭取性別間的「絕對公平」,而是「平等對待」的態度養成,能夠睜開性別的雙眼,看見弱勢、體察弱勢,起而為爭取弱勢權益發聲,珍視每個生命存在的價值。

舉凡走向校外參加同志大遊行、參加課綱與同志教育教師資源手冊公聽會……等,對我而言,都僅是參與性平教育的一小步,其實,每天在校內的教學現場,面對每一張童真無邪的臉龐,方是我於性別平等教育增權賦能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