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教科書共構方案-2011/10/22 和平教育讀書會側記

| 陳姵琁

【文、圖 / 「教科書文本與和平教育之論述與實踐-對話、研議和發展」研究計畫專任助理 陳姵琁】

研讀篇章:

1.以巴教科書共構
主讀人:黃文定(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2.中日韓共構歷史讀本之案例討論
主讀人:李涵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候選人)

3.德法共構歷史教科書
主讀人:陳姵琁(教科書文本與和平教育計畫專任助理)

本次讀書會討論的主題是:跨國教科書共構方案,希望能從跨國教科書共構的案例中,找出當代歷史教育的可能性,以及在歷史中融入和平教育的教學。本次讀書會介紹了以色列-巴勒斯坦歷史教科書共構、中--韓歷史教科書共構及德國-法國高中歷史教科書共構。

以巴教科書共構是在中東和平研究所(PRIME)的推動下,由以色列及巴勒斯坦的專家、教師等人推動的計畫。以巴共構教科書的主要特色是「二元敘事的歷史計畫」,讓以色列、巴勒斯坦各自的歷史論述在雙方的教科書中並陳。雙方在20032006年各出版一冊教科書,內容以二十世紀的歷史為主,包含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不同詮釋。將雙方對同一事件、不同觀點並陳的教科書寫法在以巴國內都引起爭議,包含語言(以色列版以希伯來文寫成,巴勒斯坦以阿拉伯文寫成)、教學過程中的變數(多種觀點並陳會不會造成教學上的混亂)、政治問題(以色列右派曾經說要懲罰使用共構教科書的老師),至今還未能妥善解決。

中日韓共構歷史教科書的緣起是針對2001年,扶桑社版本歷史教科書刪去慰安婦等二戰時負面史實,並通過發行。中日韓三國的學者認為與其攻擊日本右派,不如寫出實情。經過多次的修訂,中日韓三方在2006年出版第一本共構歷史讀本《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中譯名),時間從1840年到當代,定義為歷史科的輔助教材。中日韓共構歷史讀本是三國學者先討論出一個版本,再翻譯成三種語言,在處理爭議議題採取並列說法,讓學生可以跳脫單一觀點造成的狹隘。目前中日韓共構還計畫出版第二冊。此書問世後受到日本、中國的國族主義者很大的批評,在韓國接受度相對較高,未來如何讓更多人接受共構教科書還是很大的考驗。

德法共構教科書是跨國共構教科書中最早開始的計畫,1951年德法就開始籌備共構教科書計畫,1975GEIThe Georg Eckert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textbook Research)成立之後持續的籌畫,在2006年出版共構第一冊1945年以降當代史,2008年出版第二冊1814-1945的歷史,2011出版第三冊上古~1814的歷史。德法共構是採用同一版本翻譯成兩國語言,在使用上引發廣泛的迴響,堪稱目前教科書共構最成功的案例。

當天與會的老師對於共構教科書的編排方式和造成的效果有很多討論。共構教科書所採取的跨國或跨區域視野,必然對原先的國族教育產生衝擊,敘事的差異也會造成教師教學上跟學生吸收上的差距;在爭議議題的處理上,以巴、中日韓和德法共構歷史教科書都是採用多種說法並列的處理方式,讓學生在理解爭議事件時能跳脫單一敘事的危險性。民族主義對共構教科書的反動,可能是共構教科書所面臨最急迫的問題,這些跨國合作教科書的經驗也提供臺灣編纂教科書一些新的思考。


「教科書文本與和平教育」官方網站:http://tpestudygroup.nict.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