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文本與和平教育-2011/9/3和平教育讀書會側記

| 陳姵琁

【文、圖 / 「教科書文本與和平教育之論述與實踐-對話、研議和發展」研究計畫專任助理 陳姵琁】

研讀篇章:

1.   Montgomery, K. (2006). Racialized hegemony and nationalist mythologies: Representations of war and peace in high school history textbooks, 1945-2005. Journal of Peace Education, 3(1), 19-37.
導讀人:黃文定(暨南大學比較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2.   Yogev, E. (2010). A crossroads: History textbooks and curricula in Israel. Journal of Peace Education, 7(1), 1-14.
導讀人:詹美華(國家教育研究院教科書發展中心助理研究員)

3.   Groiss, A. (2004). Jews, Christians, war and peace in Egyptian school textbooks. Institute for Monitoring Peace and Cultural Tolerance in School Education (IMPACT-SE).
導讀人:宋明娟(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

4.   Bulletin of Concerned Asia Scholar (1998). Textbook nationalism, citizenship and war: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30 (2).
導讀人:李涵鈺(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候選人)

9/3和平教育讀書會的主題是:教科書文本與和平教育,讀書會閱讀的四篇文章,分別從各個不同國家中考察教科書中的和平教育與戰爭形象,包括加拿大、以色列、埃及和日本的教科書,對於戰爭、國家形塑等議題都有隨時代改變的趨勢。

加拿大的教科書中,將加拿大塑造成富同情心、包容的形象,透過不同年代教科書中對南北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及戰後和平維繫的論述,分析加拿大有意識地在教科書中形塑國家的角色,隨著年代的不同,教科書背後代表的意識型態也有不同。以色列的教科書研究則看到對猶太復國主義和國族神話的修正,近期的發展有以歷史事實取代神話的趨勢。埃及的教科書普查則發現對「他者」態度的轉變、對以色列的描寫、穆斯林與非穆斯林的價值衝突有許多討論。關於日本的教科書,則從日本教科書中的修正主義運動為中心討論,教科書修正主義強調恢復光榮國族史,主張取消日本教科書中關於慰安婦的部分及其他有損日本形象的事跡,這個運動在日本國內外都引發討論。

讀書會的討論中,臺北市立建國中學歷史科黃春木老師特別針對nationalism三個翻譯:民族主義、國家主義、國族主義做出詳細的討論,釐清這三個詞彙在中文含義上細緻的差距;以及countrystatenation於使用意義上的不同。此外,新興的議題如何融入各領域原本的教學中,牽涉到各個領域間認知的差異,新興的議題如海洋教育、生命教育乃至和平教育如何與現有學科教學做結合,仍需要很多的磨合。最後,與會老師也討論到教科書中所形塑的歷史,多半是偉人、精緻文化等有權力的人的歷史,即使是在描述戰爭或和平,也只會提到重要的人,而忽略庶民、小人物的歷史,弔詭的是,眾多小人物生活在真實的事件中,教科書的脈絡卻都讓他們隱身,如何填補教科書文本與真實歷史間的差距,也是未來編纂教科書需要努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