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信賢、盧秋珍
【文/課程及教學組 范信賢副研究員、盧秋珍研究助理;圖/尤淑慧】
為下一階段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改革,教育部自民國97年啟動「中小學課程發展之相關基礎性研究」總計畫,包含兩個區塊研究,區塊一為「課程檢視與後設研究彙整」,區塊二為「課程發展趨勢、機制及轉化」。自99年6月至100年6月期間,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擘畫「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擬議之研究」之區塊計畫,擬進行課程綱要之系統圖像、學習架構及其組成、實施與配套等三項整合型研究。
依據上述研究背景,本整合型研究「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的系統圖像之研究」,即從國民教育階段課程綱要中關於其屬性與作用、理念與目標之部分著手,進行下一階段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系統圖像之擬議研究,包含二個子計畫:「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屬性與作用之研究」及「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理念與目標之擬議研究」,其研究目的為:1.探討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的系統圖像。2.分析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的屬性與作用,並提出其理念與目標的芻議。3.擬議課程綱要總綱關於理念與目標之雛形草案,供後續課程審議及決策之參考。
課程綱要的主要任務在於為未來學校教育的教學實踐錨定立基、指引方向、辨明價值與規範行動,其訂定與頒布對於教育利害相關人影響深遠。然而未來永遠具有相當的不確定性(uncertainty),加上人類認知能力的有限性,因此面對未來世界的挑戰,課程綱要的建構思考必須以謙遜(humility)為態度,將周詳(comprehensive)作憧憬(vision)。面對多元智能及個體適性學習的重視、台灣本身的歷史條件及在地化訴求、以及世界變遷和全球化趨勢,究竟台灣國民教育階段課程綱要的理念為何?對孩子學習及學校教育有何圖像願景?又要將孩子、學校教育和社會帶往何處?
基於此,本研究將先以教育部2008.6-2010.6的「中小學課程發展之相關基礎性研究」研究報告做為主要參照,運用論述分析、焦點座談、專家諮詢及研究團隊定期研討等途徑進行深入整合與探析,試圖描繪人類、世界、學校等圖像,以擬議課綱的系統圖像。研究途徑詳介如下:
1.論述分析方面,將從文本、過程、脈絡三方面著手:(1)文本分析:就教育部「中小學課程發展之相關基礎性研究」2008-2010年研究報告、台灣歷年課程標準、綱要的理念與目標、世界主要國家國民教育課程標準(綱要)的理念與目標、台灣現行相關國教法令、教育部相關施政及報告、近期課程綱要相關研究、相關課程與教學論著等文本進行閱讀與分析。(2)過程分析:分析國民教育法令與課程綱要產生的來源及過程,並探析課程綱要如何回應國民教育屬性以及課程綱要的作用、理念、圖像之相關論述。(3)脈絡分析:以台灣課程綱要史研究為基礎並結合「臺灣變遷趨勢對K-12課程綱要影響之研究」,分析課程綱要演變及形塑過程中,其所遭受的社會脈絡之影響。
2.焦點座談方面,秉持多方參與和對話慎思的精神,適時邀請社會意見領袖、學者專家、教師團體、家長團體、中央及縣市國教輔導團團員等進行焦點座談。焦點議題規劃為:
.國民教育的屬性與課程綱要轉化?
.課程綱要的定位與作用?
.引領個別化、在地化及全球化變遷趨勢的課綱理念及價值?
.孩子學習及其關係網絡的課綱願景及圖像?
.課綱定位、理念與圖像在實踐過程中可能遭受的爭議及處理?
.在教育理想和社會現實間,怎樣適切的修改本計畫所擬議的草案?
3.諮議研討方面,本計畫將定期邀集小組成員研議,並參與所屬區塊研究的研究聯席會議,討論研究內容及方法。100.1至100.6期間,則將與其他區塊內的整合行計畫進行聯席研議,擬議下一階段中小課程綱要草案。另外,邀請研究議題相關的學者專家擔任本計畫諮詢委員,定期每三個月就研究過程、內容及擬議的草案進行研討諮議。
目前研究執行進度,已對於課綱系統圖像相關理論、課綱屬性與定位、課綱理念與目標的相關研究文獻,完成初步彙整與分析,並已召開五次研究討論會議,針對整合計畫內之立論基礎進行研討,確立研究架構。且於十月初召開第一次專家諮詢會議,邀請社會學、心理學及課程與教學等領域專家學者提供寶貴意見,後續將持續相關文獻探討,並彙整座談與諮詢意見,進行分析與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