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淑惠
【文 / 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吳淑惠】【圖 / 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專案助理 張冠萫】
從前些日子震驚臺、日兩國的日本女留學生被殺案件,以及近來不斷播報的情感新聞事件中,顯示台灣教育應好好重視情感教育,以日本留學生事件,其張姓主嫌是一流的明星高中畢業,我們不禁要問『為何這樣學業優秀的學生,其情感處理方式卻是這樣的低能?』。由於目前教育仍較忽視情感教育,學生並沒有太多機會透過一些途徑去學習。再加上,影視媒體所傳播的內容又有許多負面及錯誤的示範。因此,未來教育改革如何重視情感教育這部分?值得大家深思。
過去時空背景,家庭孩子數多,物資匱乏,一件物品可以從大的用到小的,在那種環境下孩子從小就能感受到父母的艱辛,以及與其他孩子的互動交流機會多,也就自然接受著情感教育。現在家庭孩子數少,物質享受多又好,子女是全家關注的重心,與其他孩子互動少,容易養成孩子在情感上只知獲取,卻不知給予及分享,凡事以自我為中心,這樣的環境自然會影響到孩子的情感及社交發展。
然而,情感教育不是靠理性的灌輸,而是靠心靈的感受,也因為情感教育不像知識教育那樣具有可測量性,所以常常被大家忽視。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善良的情感是在童年時期形成,如果童年磋砣,失去的將永遠無法彌補。」並且根據報導指出,良好的情感教育對孩子的一生有著深遠影響,對孩子的情感教育越早進行越好。故從幼童時期可藉由遊戲、繪本、卡通影片…等方式,去啟發其良善的情感是重要的。
未來我國k-12課程改革,應重視情感教育素養能力的納入,依據不同心理發展時期,規劃不同學習階段情感教育素養能力,協助孩子成長過程中,能逐漸發展其情感及社交能力,使孩子能理解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該如何成熟解決和處理好情感問題,以降低因情感問題所衍生的社會悲劇,相信這將是社會大眾所盼望未來孩子的公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