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宜臻
【文 / 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林宜臻】
數學教學現場偏重於代數運算,學生只求快速解答,而非從幾何概念或函數圖形角度思考(游正祥,2011),造成高中職生未能妥善連結代數與幾何思維(陳吟汝,2006;蕭燕玲,2008)。數學學習趨勢已由「學數學」轉為「做數學(doing mathematics)」,不是被動吸收數學已知的知識,而是學生的思維活動。從真實世界的情境註1出發,經由歸納類比、空間想像、抽象概括、符號表示、運算求解、資料處理、演繹證明、反思與建構等之過程獲得(Freudenthal,1971,1973;Lange,1996)。
動態幾何繪圖板(The Geometer’s Sketchpad, GSP)軟體,裨益於數學幾何概念及概念心像的形塑,並能有效提昇學生學習興趣(温安榮,2008),至今已成為中學數學教師最常用的繪圖軟體(林倉億,2011),然GSP所費不貲,令教學者聞之怯步。由Markus Hohenwarter創建的GeoGebra,同時結合幾何、代數、演算,益於驗證推測(Miller,2011),也是一套能自我操控的統計軟體註2 (Hewson,2009)。游正祥(2011)針對絕對值函數、多項式函數圖形、指對數圖形、平移與對稱概念,進行長達5個月的實驗,發現GeoGebra比傳統教學更具學習遷移效果,學生較富有想像力,也較能結合文字、圖像表徵解決數學問題,並能思考更恰當的解決方法。此外,GeoGebra對橢圓學習、概念發展及運用多重表徵解題有顯著成效(蔡奇霖,2008);用於函數學習,實驗組的低分群在試題答對率明顯高於控制組低分群,雖實驗組與控制組的高、中分群間,並無顯著差異,然控制組的高、中分群學生在數學學習態度上呈現負成長(吳長憶,2008) 。HercegHerceg(2010)指出GeoGebra對於黎曼和(Riemann sum)原始公式數值積分公式的推導方法,有所助益外,這些公式的幾何解釋,顯著促進梯形法則和辛普森規則(Simpson rule)的學習。其研究對象的兩組學生雖都使用GeoGebra,但將GeoGebra用於示範及視覺化時,平均得分為81分,而讓學生能操作GeoGebra,其得分甚至提高至91分,並且標準差低於視覺化組。GeoGebra其功能完全不亞於GSP且易於使用,卻是一套完全免費軟體。
以PowerPoint為平台,外掛軟體的AMA( Activate Mind Attention) 註3,用於吸引注意力。黃振順(2008)將AMA用於「遞廻關係」,指出該外掛軟體能吸引學生注意力,並能減輕認知負荷,且能導引思考。AMA甚至能提高學習障礙生的學習興趣及專注力,並能減輕學生對數學的排斥(陳淑惠,2010)。其IRS(Instance Response System)的即時回饋系統,可作為形成性評量用。由陳明璋創建的AMA,完全出自我國國人註4研發,提供免費下載及其使用說明。
GeoGebra與AMA的免費下載,讓數學課堂教學展現新契機。GeoGebra不宜只定位於觀看圖形的動態模擬變化,須讓學生親自操作觀察幾何圖形變化。若再結合AMA的適時展現素材,經由關係洞察→正誤區辨(概念確認)→概念再製→概念應用的過程(林宜臻,2011),以關鍵用語引導發現規則,萃取數學概念形成基模,再經由同儕師生之間互動及反思過程,掌握數學本質概念,進而形成數學概念(Lange, 1996)。
【參考文獻】
吳長憶(2008)。Geogebra電腦輔助教學於國三函數課程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應用數學學系(所),新竹市。
林宜臻(2011年11月15日)。促成思考過程之數學形成性評量設計。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取自:http://epaper.naer.edu.tw/index.php?edm_no=28&content_no=751
林倉億(2011)。用電腦畫中學數學。科學發展月刊,459,18-23。
陳吟汝(2006)。台南地區高二學生圓錐曲線單元錯誤類型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高雄市。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094NKNU0479026%22.&searchmode=basic
陳淑惠(2010)。一位國小教師運用教學媒材激發學習障礙學生學習數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098NTPTC480018%22.&searchmode=basic
温安榮(2008)。Gsp 融入數學教學對高二學生數學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圓錐曲線」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學碩士班,高雄市。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096NKNU5479008%22.&searchmode=basic#XXX
游正祥(2011)。動態幾何系統geogebra運用於高中數學教育之策略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學習學程,新竹市。
黃振順(2008)。激發式動態教材呈現模式之初探研究---以高中遞廻關係教材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網路學習學程,新竹市。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096NCTU5726016%22.&searchmode=basic
蔡奇霖(2008)。行動載具應用於數學橢圓單元之教學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臺北市。
蕭燕玲(2008)。高工學生圓錐曲線的概念與運算及應用錯誤類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學碩士班,高雄市。
Freudenthal, H. (1971). Geometry 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Sea.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3, 413-435.
Freudenthal, H. (1973). Mathematics as an Educational Task.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Reidel.
Herceg, D., & Herceg, D. (2010). Numerical Integration with GeoGebra in High Scho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echnology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17(4), 205-210.
Hewson, P. (2009). GeoGebra for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echnology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16(4), 169-172.
Lange, J. d. (1996). Using and Applying Mathematics i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pp. 49-97).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Kluwer.
Miller, D. A. (2011). Investigating Zeros of Cubics with GeoGebra. Mathematics Teacher, 105(2), 146-149.
【註解】
註1 荷蘭的數學教育改革被視為「現實(realistic)」並不僅只是因為與真實世界連結,而是因為RME提供學生可以想像的問題情境。荷蘭文的「想像」是「zich REALISEren」,強調讓某些事在心中成真,由此產生RME這個名稱。
註2 例如尋找最適合線時,相對於呈現殘差,該套軟體呈現的是殘差平方及其總和,提供學習者可以自行嘗試找到最適合線。
註3 詳見:http://ama.nctu.edu.tw/content/AboutUs/index.php
註4 國立交通大學Inform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