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清山」遇見「文山」-教育與音樂的對話!

| 林立生

【文 / 院長室秘書 林立生】【圖 / 資訊推動小組 郭志昌、莊永仁】

國家教育研究院辦理『當「清山」遇見「文山」-教育與音樂的對話』院慶系列活動,特別邀請新世代創作鬼才-方文山老師,與吳清山院長舉行「教育與音樂的對話」,與民眾分享教育成長歷程及音樂創作的啟發。方文山老師當天在本院開講,吸引逾百位同仁聽講,其風趣精彩的演說,博得滿堂彩。活動重頭戲由臺北市立敦化國民小學吳麗秋老師所帶領的合唱團小朋友們,共同演唱出這首創新、清新的歌曲,除了提升國教院整體形象外,並展現教育新氣象及生命力,更期盼國家教育能永續發展。

吳清山院長國台語並用,展現風趣幽默開講,他首先感謝方文山老師願鼎力協助國教院的院歌創作填詞。方文山老師以寫詞響亮娛樂圈,為臺灣著名的作詞家,能撥空寫出〈萬股清泉〉的詞當院歌,並情商羅宇軒老師譜曲,完成最富傳承意味的院歌,尤其歌詞中特別加入了三峽的人文風情(祖師廟、鳶山、老街),在韻腳、人物代名詞(即你我他)、情感三種意境的深情流露。

方文山老師說第一次聽到小朋友唱他的填詞,不禁跟著打拍子更露出笑容說「好聽!」。尤其小朋友清純的聲音,讓他回憶起自己「那些年在學校讀書的時光」。方文山老師說,當初吳清山院長請同仁來邀約時,他不僅看到教育人的真誠與實在,更在言談中提到總院區的位置是位在美麗的三峽,當地有著美麗的鳶山、老街和清水祖師廟,而院區內所種植的鳳凰樹代表「杏壇」更觸動他的心,短時間即完成這首極富「教育古典風」的詞。裡面的詞寫道「東方神秘符號,在清水祖師廟,我們虔誠祈禱,讓地方更美好!刻劃年輪的樹,是歲月的紀錄,杏壇這一條路,我們留下腳步!」歌詞中充滿古意,像極了竹卷中手抄的古詩,五音旋律編織了濃得化不開的國樂風味。

在與吳清山院長的對談中,方文山老師提到現代人閱讀習慣的養成,應該要先從誘發興趣開始,慢慢變成生活一部分,讓書本中的智慧深入閱讀者內心。吳院長也以他所創作的〈髮如雪〉、〈青花瓷〉為例,歌詞中引用了李白、白居易的詩句來形容海枯石爛、地老天荒的愛情,以形容青花瓷的古語來描繪虛無飄渺的意境,著實讓我們瞭解到文字的奧妙之處,不但從日常生活中找到趣味,還把生活中的事物添上了文字變化,讓原來簡單的流行歌曲隱藏著美麗的詩句。尤其方文山老師除了寫詞外,現在也帶領出版社創辦「重建報」,這份與公益團體台灣盲人重建院共同創辦的刊物,期許讓明眼人去暸解盲人的世界,這些不平凡的夢想,藉由自己的才華默默回饋社會,更顯得難能可貴。

閱讀是投資報酬率最高行為,是打開視野很好的途徑,閱讀者可僅花數小時,就看完作家花數月、數年心血結晶,更能夠藉由別人筆觸,感受不同人生經驗,方文山老師也把這段話寫下來,獻給電子報所有讀者;他說,透過閱讀能讓他的詞曲創作和生命更加遼闊,他也以自己為例,每次的文字創作最關鍵就是要將想法轉換成文字,創意如果沒有徹底去執行,就只是朋友間的聊天而已。他建議未來大家如果要寫作時,要使用平易近人、貼近多數人生活的文字,鼓勵大家要勇敢去嘗試,不要怕失敗,要有自己的夢想,才有努力實踐的動力。吳院長最後也說,方文山老師不會因為只有高職學歷,而缺乏信心,反而憑藉著像林書豪一樣「永不放棄」的精神,努力奮發向上,最後成為華語歌壇公認的「音樂文學」創作才子,他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勇於創作的精神,深獲大家的肯定;透過清山遇到文山跨世代、跨領域的對話,台下的聽眾如癡如醉,共同領略歌曲的魅力與力量,透過對話來找回對教育的熱情與初衷,就像歌詞裡面所提到的「有教無類,是為人師表的一切!」也期盼在每個人心中埋下教育的種子,朝向百年樹人邁進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