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經濟論壇(WEF) 全球競爭力報告看臺灣教育競爭力

| 吳慧珉

【文/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吳慧珉】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成立於1971年,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每年提供《全球競爭力報告》對各國和各經濟體的競爭力進行評估。WEF2014/09/03公布2014年及2015年全球競爭力的報告書,該報告調查144個國家的全球競爭指數(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GCI),指標包括客觀統計數字(如在學率)及企業經理人的意見調查(1-7分的李克特氏量表)。

  全球競爭指數(GCI)將競爭力定義為「衡量一個國家生產率水準的整套制度、政策和影響因素」,也就是國家在其可利用的資源基礎上轉換成生產力的能力。GCI指數由12個支柱要素組成,並進一步分別歸屬於三大次指標:基礎要件、效能增進和創新與成熟因素,關於教育的評比指標是在基礎要件指標的支柱4「健康與基礎教育」,包含4.09基礎教育品質、4.10基礎教育在學率;效能增進指標支柱5「高等教育與訓練」,包含5.01 中等教育粗在學率、5.02大專院校在學率、5.03教育系統品質、5.04數學與科學教育品質、5.05商管學校的品質、5.06學校網路、5.07研究和訓練設施、5.08人員訓練。

  臺灣自2010年之後與教育相關的指標分數與排名整理如表1,這些相關的教育指標有的是客觀的統計數據,如在學率,有些則是主觀的調查資料,如「4.09基礎教育品質」是調查企業經理人對於「國家的基礎教育品質」的看法,題目是您認為您國家的基礎教育品質如何,1表示極差,7表示極佳。

  在健康與基礎教育,臺灣自2010年後的排名略降2名,然而分項指標「基礎教育品質」卻是呈現逐年下滑的趨勢,自2011年第8名下滑至2014年的第18名,而2014年基礎教育的淨在學率排名也是歷年排名最低的一次。中等教育與大專院校皆是採用粗在學率(不考慮法定入學年齡)的計算方式,表1的資料顯示:臺灣大專院校在學率近五年均維持於前10名,名次頗佳。

  在教育系統的品質,所評量的題目「教育體系與經濟競爭需求契合的程度」,分數從2010年的5分掉至2014年的3.9分,排名也滑落至56名。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數學與科學教育的品質較佳,但排名亦是逐年滑落,從第5名落至第14名。在研究和訓練設施上,排名是逐年上升,表示高品質的訓練服務逐年進步,但對於員工的專業成長與在職訓練排名是逐年退步。

  全球競爭力報告,許多分項指標皆只有一題題目對應,題目涵蓋範圍很廣泛,如數學與科學教育的品質如何?訪問的對象主要是企業經理人,樣本數也非常小,在評比的方法上,可能有過於主觀與不夠精確等問題,解讀報告宜小心謹慎,不宜過度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