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新加坡大學成功募款經驗,為我國大學財源注入活水

| 劉秀曦

【文 / 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劉秀曦】

傳統上,政府補助為高等教育機構的主要經費來源;但1980年代以後,各國政府在財政困窘的情況下,多開始逐年刪減對學校的經費補助,導致大學因缺乏政府經費的穩定支持,不得不另闢財源以彌補因公共經費不足所造成的財務缺口。目前各校除了向學生及其家庭收取學雜費用之外,對企業與社會大眾進行募款亦為大學重要財源管道之一。然而就我國現況而言,由於各界捐贈大學之風氣尚未建立,故在勸募市場中,捐贈資金多流向宗教團體或慈善團體,高等教育機構所能獲得的募款收入相對有限。

新加坡國立大學亦面臨與我國同樣的情況,傳統上,大學校友、企業與慈善團體較少捐資大學,因為社會大眾多認為補助學校是政府的責任。為改善募款成效長期不佳的情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遂於2003年成立募款辦公室,經過相關人員的努力奔走,終於漸入佳境,在五年內募得10億美金的捐款,以及各項政府配合款計畫,高達該校過去12年來募款總額的4倍之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成功募款的秘訣究竟為何?可將其募款成功經驗歸納為以下幾點供參:

提升學校成員的凝聚力。該校於2008年推展「iGive計畫」,讓校內大學生擔任慈善大使,藉由同儕影響力鼓勵學生自發性捐款。

強化校友對母校的認同感。透過各項宣導活動強調學校聲譽與學生個人未來生涯發展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建立校友對母校發展榮辱與共的一體感受。

維持捐贈者的忠誠度。舉辦相關活動,針對連續三年以上的捐贈者(不分捐贈金額大小)進行公開表揚,以維持其對學校捐款的忠誠度。

參與募款技巧的專業訓練課程。將募款視為一門學問,南洋理工大學不但設有專責單位從事募款活動,並定期參與專業募款人協會(Association of Fundraising Professionals)所舉辦的各類培訓課程。

融入當地文化發展自我特色。募款技巧雖是人人可學,但南洋理工大學成功之處在於「擷取西方募款方式,另添加新加坡特色」,亦即進行募款活動時,針對當地文化適度調整募款策略才是募款成功的關鍵要素。

由上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經驗可知,募款工作在新加坡高等教育系統中已開始被視為是一項應由專業人員負責且需做完整規劃的專業活動,不能等閒視之。爰此,若欲建立社會大眾捐贈大學的風氣,除了期望政府逐步改善現有稅制相關優惠規定外,大學校院亦可積極從正視募款專業做起,並致力於提升學校成員滿意度、審慎規劃勸募活動,以及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訓練等,藉此讓我國各大學募款收入占學校總經費收入之比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新加坡資料整理自駐芝加哥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提供資料,特此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