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校政﹕一種未來值得推廣的社區經營型態

| 蘇進棻

【文 / 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蘇進棻】

近年來,由於網際網路、通訊科技、微電腦、新材料及生物科技的突飛猛進,且政府又大力倡導知識經濟,使得臺灣的經濟形態跟隨先進國家的腳步,逐漸朝向知識經濟的方向發展,其間最大的改變就是不論政府或民間企業,為適應全球化的競爭環境,很多單位都積極進行E化作業重新改造組織,促使臺灣社會快速變遷。

在教育上,電腦網路科技也改變學校的教與學型態。各級教育機構逐漸形成一種資訊網路世界,學校成為一種虛擬與真實情境交雜互動的學習場所,由於無線寬頻網路的廣泛使用,學校操場已不限於現在有形有範圍,學校教室也已改變得不像現在只是四四方方一畝地大小的場所,它已延伸到社區的各個角落,彷彿 像大海般無限的寬廣。教室可移到社區,社區內有教室,自然中有教室,而且可以隨時移動。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裏,學校與社區逐漸融為一體;在真實的現象世界中,目前許多學校的圍牆已被拆除,學校與社區的界線早已不再壁壘分明。

學校與社區間的界線既然逐漸模糊,要教育一個小孩就必需要整個村莊(社區)的力量,而要發揮村莊(社區)教育的整體力量,就要把村莊(社區)當做一所學校來辦理,將村莊(社區)的環境打造得像學校一般。依據此種理念,筆者在「臺灣學校與社區的未來建構研究案」中,便提出「社區校政」的理念。

為瞭解我國社會大眾對「社區校政」的知悉程度,筆者曾就此項議題發展問卷,採電腦輔助電話調查(Computer-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ing,簡稱CATI )進行研究,以臺閩地區25縣市年滿18歲以上之一般民眾為調查對象。採系統隨機抽樣(Systematic Sampling),從臺閩地區住宅電話號碼簿中抽取有效樣本1,072人進行電話訪問。以「有學者提出『社區校政』理念,意思就是把社區當作學校來辦理,把居住的社區環境打造的像學校一樣。當社區與學校的學習環境相似時,整體的國民教育品質自然就可以往上提升。請問,您之前有沒有聽過『社區校政』這個觀念?」為題。調查結果顯示,近八成五(84.9%)的民眾表示不曾聽說過「社區校政」,僅一成五(15.0%)的民眾聽說過,另有未及一成(0.2%)的民眾未表示具體意見。本題與受訪者各項基本資料交叉分析後,檢定結果達到顯著水準的變項有性別、教育程度兩項。在性別方面,男性民眾聽說過的比率較女性為高。在教育程度方面,專科/大學/技術學院以上教育程度的民眾聽說過的比率較其它教育程度為高。顯示「社區校政」的觀念都還只停留在大專院校的課堂內說說而已,並未深入落實於實際社區生活中。再進一步問「你是否同意把社區當一所學校來辦,把社區環境規劃的像學校一般﹖」,結果顯示,有近二成八(27.8%)的民眾非常贊同此種理念與作法,表示還算贊同的民眾有近四成八(47.9%),不太贊同的民眾有8.1%,僅2.6%的民眾非常不贊同。倘若將非常贊同和還算贊同兩者合計達75.7%,不太贊同和非常不贊同兩者合計只有10.7%,無意見/未回答者佔13.7%,顯示普遍的社會大眾都頗為期待社區的生活與學習環境,能打造得像學校一般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