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學生團體提倡整併高等教育系統,以改善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現象

| 劉秀曦

【文 / 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劉秀曦】

法國高等教育目前分成兩個截然不同的系統,第一類為綜合大學,另一類則為高等專門學院(Grandes Ecoles),二者無論在辦學思想、招生方式、教育目標與學校管理等各方面皆有所差異。相較於綜合大學,高等專門學院不但入學資格限制更多,且其每年所獲得的教育經費亦高於一般綜合大學,故一向被視為是培育法國政商與工程菁英的搖籃。過去法國高等教育在菁英教育階段,由於受教人數少,其資源分配不均尚未引起廣泛討論;但當高等教育受教機會逐漸普及後,此種資源分配的階層化現象,自然容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與檢討的焦點。法國社會主義青年運動主席Laurianne Deniaud即於20114月表示,法國現行的雙軌制高等教育系統,讓原本就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程度更為深化。因此,為了促使每位法國青年皆能享有同樣的教育資源、改善現有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現象,Deniaud認為法國政府未來應致力於促成高等教育系統之整併,取消高等教育系統的雙軌現象。

高等教育系統整併在我國亦為政府與學界關心的議題之一,但讓每個學生享有教育機會均等與積極平權的待遇則非我國強調的重點;而是旨在透過資源整合與規模經濟,提升高等教育資源的運用效率。至於法國學生團體所關注之不同類型高等教育機構資源分配公平性議題,在台灣較常被討論者,則為公私立高等教育機構每生享有的單位培育成本不均現象。由教育部(2010)統計資料即可得知,1994年我國公立高等教育機構平均每生培育成本為186,031元,私立高等教育機構則為84,384元,僅占公立學生的45%;至2008年時,由於大學數量擴充過速,教育經費成長速度不及學生人數增加速度,故我國公立高等教育機構平均每生培育成本降為181,732元,私立高等教育機構則在政府為提升私校品質,逐年增加對私校補助的情況下,平均每生培育成本增為105,076元,惟仍僅占公立學生的58%。更有甚者,2008年台灣中低家庭收入子女就讀私立高等教育機構之比率高達八成以上。易言之,在我國獲得政府較多經費資助的公立高等教育機構,其資源主要為較高收入家庭子女所享用,造成另一種形式的教育機會不均等。

由上可知,高等教育資源分配的階層化現象,同樣存在於法國與我國,體現的範疇與樣貌雖略有差異,但同樣受到社會關注。法國政府已承諾可將高等教育整併列入未來相關政策規劃考量,而我國公私立高等教育機構資源分配不均現象,則仍待政府除全力透過經費挹注協助大學追求卓越外,亦能持續推展相關配套措施予以改善。

 

(法國資料由駐法國臺北代表處文化組提供,特此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