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倫理講座:學術倫理與智慧財產權

| 周慧玲

【文/綜合規劃室 周慧玲、圖/綜合規劃室 許媛婷】

  學術倫理在國內日益受到重視,特別是研究發表與成果的著作權歸屬及合理引用等議題,常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與討論,因此,為精進學術倫理相關知能,避免誤觸規範致聲譽受損,本院107年4月24日下午於三峽總院區文薈堂2樓舉辦學術倫理講座,邀請東吳大學科技暨智慧財產權法研究中心章主任忠信主講「學術倫理與智慧財產權」,就學術倫理與智慧財產權歸屬的分際,以及研究者對著作權的灰色地帶與常見誤解等問題,分享相關案例與經驗。

  章忠信教授為著作權專家,曾任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著作權組簡任督導,教育部參事室、技職司、訴願會、中央教師申訴委員會專門委員,以及大葉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所長,同時也是著作權筆記公益網站主持人,不論在著作權的法律見解,或是實務經驗與具體案例,均信手拈來且分析獨到。章教授首先提出許多可進一步思考與討論的社會現象,包括:我們是否接受沒有寫論文的人是作者?學生或教師是否可以出錢請人代寫論文?醫生是否可以收紅包?並從臺灣社會曾視醫生收受紅包為當然行為的過去,比擬醫生收紅包及論文不當掛名之間的共同問題。接著,章教授分享違反學術倫理及侵害著作權之知名案例,從案例中分析其違反學術倫理的情形,並指出學術倫理最重要的關鍵是「透明、公平、合理」,學術倫理為學術社群對學術研究行為之自律規範,惟有在此基礎上,學術研究才能合宜有效進行,並獲得社會的信賴與支持。再者,章教授介紹國內違反學術倫理之相關規定、常見違反學術倫理之類型以及研究成果「公開」出版發行的亂象,包括:未符合出版公開發行、偽裝刊登於知名期刊資料庫、期刊出處登載不實及無刊登事實。讓大家了解研究者應依循的學術倫理準則,以及不當學術倫理的事實樣態及個案處置。

  參與同仁就學術倫理與智慧財產權議題所聞所見熱烈提出詢問,並廣泛交換研究發表過程的實務經驗與常見問題,章教授均精闢予以解答,此場學術倫理與智慧財產之知識饗宴,與會者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