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資訊教育發展簡介

| 朱玉仿

【文 / 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研究助理 朱玉仿】

由美國2011年的教育預算書 (台灣立報,2011110)、英國設定之2020年國家教育目標,再到我國2008年提出的「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2008-2011」,可以發現目前及未來的教育發展,資訊暨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在教育領域的運用與日俱增,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世界先進國家中,新加坡的國際教育表現十分出色,其在國際數學科學趨勢測驗(TIMSS)的表現,在數學及科學方面一直維持在第一、第二名,另外,以OECD所發展的跨國調查,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來看,新加坡是2009年新加入的國家,其在2010年公布之2009年評量結果報告中(台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網站,2010),閱讀名列第5、數學第2、科學排名第4,除了學生的學科表現相當優秀之外,整個國家在教育上ICT的融入教學,在國際比賽中屢次獲獎,並且吸引世界各國前往參觀及學習,甚至想全盤移植其作法。

新加坡資訊教育特別之處,在於新加坡ICT的教育規劃是為了提供國家經濟發展優質且具競爭力的勞動力,故以整體國家ICT政策規劃,即國家資訊科技計畫(National ICT Plans),到政府的ICT政策規劃,即政府行政資訊科技計畫(Governmental ICT Plans),再到ICT在教育的整體規劃,即教育資訊科技計畫(ICT Plans in Education),範圍由大至小的整體規劃。另外,ICT融入教學在中央是以跨部門的方式來主導、協助、支持及提供學校必要的資源,學校的實施也是全面性的,從教學上的教師培訓、課程教材、上課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評量方式、行政運作..等等,採取整體投入的方式。

新加坡推動資訊教育不僅是教育部門的責任,而是科技部門、商業部門、研究機構、公立及私立單位、跨國家社會各部門,運用統整的資源及力量來共同參與及推動,是以教育部門展現了協調及溝通的能力,影響層面不僅是教室的教學,還擴大到學校、社區、社會、國家、甚至藉由其經驗的分享擴散至國際。

到目前為止新加坡資訊教育總計畫(ICT Masterplan)進入到第三個總計畫的實施,三個資訊教育總計畫的主軸,依據新加坡教育部的網站資料(Ministry of Education, Singapore, 2008),簡單來說,總計畫一(1997~2002)在建立基礎建設(Building the Foundation);總計畫二(2003~2008)在開發創新(Seeding Innovation);總計畫三(2008~2014)在增進ICT運用的強度及廣度(Strengthening &Scaling)

新加坡的資訊教育政策與我國相同,初期皆採用由上而下的方式,以政策來引導及領導學校教學現場的改革,然而,在整個推動的過程中,作法不斷調整、平衡及增加彈性,使新加坡達到的不僅是資訊基礎建設的改善、國家標準的達成,更重要的是教師行為及態度的改變,與學校學習環境的改變。也就是說,新加坡資訊教育的推動不只造成了外在可見、量的、硬體的提升,也造成了內在無形、質的及柔性的轉變。

政策制定者可以從新加坡推動資訊教育的經驗中學習到的有(Koh&Lee,2008)
1.
形塑良好的國家政策對資訊科技有效使用於教育改革及國家經濟的發展皆十分重要;
2.
政策間的協調,包括跨部會的協調、部會內跨部門的協調對資訊教育的推動也是很重要的;
3.
單獨介紹資訊科技無法帶來教育的改變,資訊科技的使用必須要與課程、評量、教學方法、教師訓練及學校結構的改變連結,才能看到成效。(因刊登篇幅有限,如需參考文獻請洽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