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在各領域的加值應用發展

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 | 宋峻杰、蔡進雄

  為推動教育行政資料庫加值應用與研究推廣,本院教育制度與政策研究中心舉辦了一系列政府行政資料庫加值應用講座,繼第一場臺大經濟系劉錦添教授、第二場政大財稅系連賢明教授、第三場臺師大教育系王麗雲教授後,此次邀請個體經濟學領域之著名學者臺灣大學經濟系林明仁教授,就「An Economist’s Random Walk in the Data Forest」進行專題演講。

  有「經濟頑童」之稱的林教授一開始演講,即破題:「經濟學家或社會學家的工作即是描述、解釋甚至預測社會現象。我們首先建構人類行為的理論,接著觀察社會並收集、分析資料,在理論與實證的不斷互動中持續修正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想像與看法。政治學、經濟學與社會學或許有不同的關心議題切入視角,但是這個過程,一直是社會科學重要的核心方法論之一。」因此,以資料及數據為本的經濟學邏輯思維而言,資料的加值應用,自然是所有經濟學領域人士的求生本能。林教授指稱:「經濟學者或許是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中最重視資料跟因果關係的一群人」。

  在點出教育行政資料庫建置工作的重要性之前,林教授首先指出Big Data (大數據)興起後,對於社會科學領域研究工作所帶來的轉變。亦即:「過去幾年來,由於資料運算與儲存技術的爆炸性成長,Big Data的興起從根本上改變了社會科學家看待資料的方式,我們不再依賴傳統的調查問卷,可以從網路或其他的資料儲存處,直接抓取人類行為軌跡加以分析。這個改變,讓我們能觀察到人類更多面向的行為並探究其複雜性。過去幾年來,社會科學家已經在各領域利用Big Data 取得不少的研究成果。

  隨後林教授活用國內外與Big Data相關之學術及行政發展的例子(如:Harvard Data Science Initiative、臺灣行政大數據之運用等),說明:「經濟學界越來越少人用調查資料,大家都轉向行政資料」的變遷。

  再以「Inequality in Taiwan」為題,並參考我國相關財稅行政資料的內容,引領著與會人員思考高等教育現場中所存在的不公平現象。此外,林教授亦提及「考招爭議」、「政治意識形態與選舉」、較為生活化的「網路交友」及「數位學習」等社會議題,闡述著藉由相關行政資料的分析,如何來預測人們的行為選擇取向後發現問題,最後提供政府尋求以政策手段改善抑或解決該問題的思考方向。

  本次演講後引起與會人員的熱烈對話與交流,更深入了解行政資料的應用與其可能發展,之後的精采講座,我們也將陸續介紹。


Big Data 大數據 教育行政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