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教師核心能力

| 吳清山 院長

【文 / 吳清山 院長】【圖 / 嘉義大學提供】

教育品質良窳,深深影響到個人發展、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國家興衰,故追求高品質教育,乃成為國家施政重點之一。

高品質的教育,來自高品質的教師,教師具有足夠的專業知識、技能和態度,乃是確保高品質教育的關鍵所在。

狹義的教師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s),以教師的知識和技能為主;廣義的核心能力,除了知識和技能外,同時也包括教師的素養。因此,教師的核心能力,可以視為教師在教育生涯過程中應該擁有基本和重要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它會深深影響到教師的教學成效和生涯發展。

不同階段的教師,由於有不同教育目標和任務,故也需要不同的核心能力,在幼兒教育階段教師的任務,以保育和教育為主,故偏重於幼兒成長與發展、幼兒安全、幼兒健康與營養、幼兒互動、學習環境和課程、幼兒觀察與評量、家庭關係與溝通、專業發展等核心能力;而中小學教師則應培養學生五育均衡發展,須注重於課程與教學、評量與輔導、班級經營、親師溝通、運用科技、專業發展等核心能力;至於大學教師的任務以教學、研究和服務為主,故需要教學、研究和服務等方面的核心能力。

由於大學階段教師分領域和學科相當複雜,不像中小學階段的領域和學科較為一致,各國皆未要求大學教師修習相關的教育學程,才有資格擔任教師,亦即認定只要拿到碩士以上學位,即可有機會擔任大專教師,與幼兒和中小學的作法截然不同。

就師資培育而言,基本上必須先確定幼兒和中小學教師的核心能力;然後根據教師核心能力,設計課程的架構和內涵,提供學生修習;最後針對學生修習課程結果進行評量。評量的標準和內容應依據核心能力為準則,才能確定學生修完課程是否達到一定的核心能力;倘若還未達到核心能力標準,就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例如:補救教學、專人輔導、重修課程等)加以補強,以確保一位師資畢業生所應具備的能力。

教師核心能力的訂定,除可供職前教育設計師資培育課程外,亦可提供教師專業發展之用,幫助教師自我檢核達到核心能力的水準,以促進專業成長,讓教師能進行更有效的教學,才能發揮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