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想與想像

| 吳美穎

0063100學年度本土語言指導員培訓學員

【文、圖 / 臺北市文昌國小教師 吳美穎】

他鄉故人情

我的原鄉遠在臺灣的後山,在臺北市要遇到一個同鄉人不容易,但是這次研習經由貴仁老師一個下午的團體動力互動後,我很震撼研習班裡竟然有七位成員來自臺東,這七人囊括了閩、客、原-阿美族、排灣族、卑南族-三大族群,在這五天研習透過交談分享,腦海裡浮現孫大川教授在<哲學其實是鄉愁,是處處為家的渴望>一文中闡述的「四鄉說」:

人生而屬於一個地方、一個家族,這是第一個家鄉;人生而分享自己民族、文化、歷史的生命,這是第二個故鄉;人生而共擔全體人類以及所處時代的命運,這是第三個故鄉;人生而尋求意義以及一切存有的超越根據,這是第四個故鄉。第一個故鄉,我們面對的是鄉土、家族;第二個故鄉,我們面對的是文化歷史;第三個故鄉,我們面對的是全體人類以及我們共處的時代處境……(摘自《山海世界》42頁)

在研習最後一天最後一小時,范姜淑雲老師在播放「賽德克.巴萊」網路精華版大首播時,哽咽的說:「臺灣這塊土地生病了,病得都忘了自己是誰,不再以自己的族群為榮!」也許本土教育只是漫漫長夜裡的一盞油燈,但是我們從事的工作是在榮耀第一鄉,是在成就第二鄉、第三鄉的大任務。雖然在第一鄉我們是不同族群,但放眼到全球到大時代,你我都是台灣的子民,你我都是至親至友,夥伴們加油!

三峽憶童玩

提起「鳳凰花」您會聯想起什麼?這次是我首次到三峽國教院上課,被蓊鬱青山環繞的校地讓我想起自己遠在臺東縣太麻里鄉的家鄉,感覺特別親切,特別是看到盛開在身旁的鳳凰花,我就手癢認不得「請勿攀折花木」六字動手做起毽子和蝴蝶。記得我小二時,住家附近還有一棵大約兩層樓高的鳳凰樹,每到花開季節滿地的花瓣就是小女孩們撿拾做「鳳凰花毽子」和「鳳凰花蝴蝶」的材料;花季過後秋天來了,不知為何滿樹爬滿了毛毛蟲,每隻毛毛蟲都吐一條長長的絲線隨著秋風在盪鞦韆,這時頑皮的男孩最樂了,抓了蟲到處嚇女生。你有這樣的經驗嗎?


周全的本土語言教學不該只是敎語言吧!相關的童玩、歌謠、故事、飲食、信仰、文化教學,都是讓學生更認同、更熱愛本土的調味劑。感謝此次安排課程的輔導員,星期四下午安排外埠參觀深坑國小,還安排學員去做豆腐和吃豆腐,因為「互吃豆腐」你我的感情因此更深了!


為「達悟」發聲

我一直很納悶,不論在豐原研習或三峽研習,怎麼都沒有「達悟族人」參加呢?達悟族人雖然只有四千人左右,蘭嶼島孤懸台灣東南外海,在汪洋大海的屏障下難道他們沒有文化和語言流失的問題嗎?尤其是聽了張學謙教授介紹「以色列人希伯來語的復興」,在深切的民族主義熱情和明確執著的行動策略下,二十年的時間,就讓死的、純屬書面語言的希伯來語被以色列人流暢且恢復活力的使用。在片面的聽到這樣的語言復興過程,我一廂情願的想到蘭嶼達悟人,或許可以參考以色列人希伯來語的復興過程來振興達悟語言和達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