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與人才培育之關聯

| 賴協志

【文 / 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賴協志】

知識經濟可以說是以人力資本和知識累積為主要生產要素的經濟型態;透過有效的知識生產、傳播與累積,來帶動經濟成長的動力;基本上,知識經濟的動力在於「知識」和「科技」,知識經濟的方法在於「冒險」和「創新」,知識經濟的目標在於「競爭」和「優勢」(吳清山,20022003)。人才培育是一種過程,透過組織的發展和個人的教育、訓練及發展,培育國民具備知識、技能、態度、創造力與理想等,以持續補足個人能力及提升產業或組織的營運,其目的在提升競爭力(陳清溪,2010)。

知識經濟時代,人才培育首重務實致用,知識以「理論」與「實務」並重為主,因此教育與產業的合作更為緊密,學校在經營管理、對學生的基礎能力要求、學科領域配置、產學合作、課程教學設計,以及智慧財產管理皆面臨新的挑戰(教育部,2011)。為了適應全球化迅速發展的知識經濟,教育將是最好的投資與經濟政策,而e世代人才的培育,正是促進國家邁向創新、精進與活力的依靠(黃榮村,2003)。吳清基前部長指出培養人才是長久之計,惟人才培養不容易;人才培育是件大工程。綜觀而論,教育期使每一個人都能夠充分發揮天賦、才能與潛能,目的以培養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文涵養、鄉土關懷、資訊知能、強健體魄及思考、判斷與創造能力等,使其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化國民(徐藝華,2011)。蔣偉寧部長的施政主軸之一,係透過教育體系培養具競爭力人才:具備「科學、人文素養」、「軟實力」及「創意」是競爭力的必備條件,希望透過教育體系可以培育這樣的人才(教育部,2012)。

在知識經濟社會中,人才的徵聘、培訓及有效運用,是組織能否創造龐大利潤、促進經濟成長的關鍵;而人才培育是以人才為核心,強調培養出有學識、有潛能、有才華的人力。知識經濟與人才培育,均是重視人才的養成,二者之關聯如下圖所示。

             

處在知識經濟時代,組織應透過有效的知識生產、傳播、運用與創新,來帶動經濟成長與進步,並且應以培育優秀人才為重,組織有了優質的人力、有創意的腦力,將能展現更多的軟實力,創造更大的生產力,進而提升整體競爭力;而學校組織應該善用人力資源、經費及各項設施,致力於培育知識經濟社會所需的人才,讓這些從學校培養出來的優秀學生在進入職場後,能發揮潛力、展現創意與實力,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促進國家整體的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吳清山(2002)。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載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知識管理與教育革新發展研討會論文集(上)(第99-118頁)。臺北市:教育部。

吳清山(2003)。知識經濟與教育發展。臺北市:師大書苑。

徐藝華(2011)。站在教育高峰上。臺中市:師友月刊。

教育部(2011)。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黃金十年、百年樹人。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教育部長蔣偉寧與媒體茶敘 提八項施政主軸201249,取自http://www.edu.tw/news.aspx?news_sn=5184

陳清溪(2010)。人才培育與國家競爭力之初探。研習資訊,276),79-86

黃榮村(2003)。挑戰二○○八:e世代人才培育的策略與願景。研考,273),11-20

本文摘錄自教育部委託研究報告:鄭新輝、張珍瑋、賴協志(2012)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入學方式-高中高職及五專特色招生之研究-兼論與創新教育、人才培育之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