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近期引爆的教育議題-『學校的無奈』

| 陳妙娟

【文 / 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陳妙娟】

透過這本由德國女大學生比比安・茲斯馬克(20)的著作,讓我們瞭解德國近期所引爆的教育議題,此書主要是描述她在學期間曾遭遇到的經歷,其中因接觸欠缺教育熱忱的教師而使其對學校有另外的觀感。

當作者其準備升大學過程期間,在中等教育機關時期的親身體驗,書籍名稱為「Schule Frustration(學校的無奈)」。其記述內容,立即引發德國國內輿論廣泛的討論,也瞬間成為德國熱門的教育議題。

此書是以茲斯馬克畢業的學校為舞台,該校位於柏林克洛依資貝魯克地區的中學。內容主要是以其準備參加大學入學考試的茲斯馬克本人與相關教師及同儕為話題中心。而該書最引人注目的是對教育冷漠的教師所展現的言行,與欠缺教育熱忱的教師行為。當作者其為取得學分,而尋求教師給予協助及提供諮詢,但歷經數日,依然原地踏步無法得到任何進展與協助。茲斯馬克又向市教育的擔當者反應,但仍僅給予模稜兩可的回答。尤其對無法以分數表達的藝術評量,幾乎不能提出明確的評鑑基準。

不僅如此教師對於通識需了解的淺顯知識,誤認菲律賓為伊斯蘭教國家(事實上菲律賓主要國民的信仰是天主教)。類似此類教師,依然能擔當相關課程的指導,並參與教務課題的編排及討論,此引起德國的譁然。且近年來德國頻繁的進行學校制度改革,也造成教師、學生相當大的負擔相對此舉也讓學生產生厭倦。

此外,該校是位於以土耳其裔、阿拉伯裔等伊斯蘭教為中心的移民所主要集聚地區,學生8成是由移民子女所構成。因此,伊斯蘭教教徒的男學生間的對話,常常出現對猶太人的偏見詞彙,然而教師對此現象亦展現視而不見的態度,這對積極推動人權教育的臺灣而言是難以想像。

茲斯馬克接受訪問時,回應的談話「這是整合多數與我相同經驗學生的聲音」。且她對於移民問題也強調「雖然被要求不可以提起類似的問題,但應面對問題率直的進行討論」。然而閱讀此文章的讀者,並未呈現一面倒的批判現象,甚至提供「不要將問題完全歸咎於所有的教師及學校制度,畢竟教育改革是有其忍痛期」。且該書目前的銷售量已達25000冊,可謂德國短期形成是暢銷書。


資料來源取自:日本讀賣新聞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