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竿學習-提昇校長專業發展

| 徐禮安

1026期國民小學校長進階研究班學員

【文 / 苗栗縣談文國小校長 徐禮安】【圖 / 教育人力發展中心組員 林月鳳】

一、前言

教研院在「籌備」十餘年後終於正式成為國家的最高教育研究機關,邁入另一個新的里程碑。就個人所知,為現任校長開設的這樣的進階研究研習班,是教研院重要的創舉與指標之一。

從當年的研習會、到教研院籌備處乃至於現在,相信許多的教育先進與夥伴如同禮安一樣,在從事教育工作的專業發展與成長中,不論是課程與教學、班級經營乃至於學校行政各方面,當我們遇到需要成長或充電的時候,便提供了我們最直接、最重要且最實用的訊息。如以往的各科(領域)的輔導員研習班、九年一貫課程的系列研習班、主任與校長儲訓班等等。如今則在校長儲備教育訓練的基礎上,教研院又能進一步提供這樣為校長籌劃的進修課程,讓我們在踏入校長生涯後能夠有機會再進修,實在令大家感謝與感動。

二、理論與實務

在我們擔任校長以前,其實已經研討與瞭解了不少關係教育的學術、行政等各方面的理論架構。但是回到學校,畢竟是一個「職場」。而近年來學校的職場的變動相當快速劇烈。而這樣劇烈的變動,不但來自於學校外部的政經社會環境的遷移,更來自於學校內部組織與文化的改變。加上制度的修訂過程中忽略了應賦予校長經營與管理學校所需要的權力與資源。

這些情形就算是我們接受儲訓的當年可以預測的趨勢,但真正的情形也是身歷其境、身遇其事才能真正開始瞭解問題,並在最短時間內找出解決問題之道。因此在此「生不逢時」的時代當中,校長工作在現場的挑戰可謂極其嚴峻。這是當初我們自己在生涯規劃中不可能預估或預想到的部份。所以在要繼續往前衝刺,尋求解決困境與突破之際,在這次的研習當中代給了我們不少收穫。

院長所提出「校長的五力」,提供了我們重拾校長高度與視野的架構。洪主任啟昌博士讓我們透過討論做出「集體智慧」,不但讓大家知道具體問題的實際因應之標準程序,更讓我們多了一套可以有效凝聚團體共識的方法,以及想問題、處理問題的方式。這部分類似於近年企業界提倡的「質問力」。

邱副處長對於國際教育的說明,讓我們瞭解到推動國際教育的出發點,仍然事基於國家民族的長遠發展。同時也讓我們警覺到,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中,公部門在推動政策之時,政策不但要明確,而且推動者還要有對大眾清楚說明政策的能力。所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尤其政策的「利基」是什麼,更是要交代清楚。孟子所說的「上下交征利」本來就是很正常的現象。尤其十二年國教要上路了,面對政策的轉變時,「諸侯言何以利吾國、大夫言何以利吾家、百姓言何以利吾身」,必然遭受大加的質疑。加上媒體的專業性不足與取向的偏差,常常報的不是真正的重點。要達成「是非不亂,則國家治」的基本要求,都已經是相當困難的。

聽完了張司長的十二年國教政策,除了本來個人已經瞭解的部分外,更使我們知道「如何」為政策宣傳與辯護。簡言之,就是「每個孩子都是國家要的人才,所以要讀書的努力考試,要學技能的就去試探技能」。讀書與學習是每一個孩子的事,我們則提供更可以充分選擇的環境讓孩子適性發展。

校長的廉能法治素養與情緒壓力管理,看似不同層次的課題,其實是執行校長任務一體之兩面。一切以連能與依法行政為本,化人治為法治,自然壓力就減輕。能夠減輕不必要的壓力,則更能爭取更多的空間面對必要的壓力,做好在壓力之下的情緒管理,提升工作效能。

三、感謝與建議

校長因身為機構之主管,責任繁重。平常有如千手觀音一般,要管控的、關切的、或要親力親為的事情實在相當繁雜。在專業成長無限,但時間與心力則極為有限的情況下,校長若要到一般大學的研究所碩士或博士班進修,實在難以兼顧進修的課程與校務工作的經營,且所進修學習的內容,又未必合乎於當下工作的需求。因此像這次一週以內的短期進修,就讓大家覺得可以抽出時間來充充電,讓自己為了走更長遠的路,稍稍休息一下。並且與校長同業傾吐心聲也好、分享心得也罷。至少來自不同縣市與學校型態的校長們,相互之間就可以激盪出不少令人驚艷的火花。

校長菁英對話的時間太過短促,許多問題都難以深入研討,相當可惜。如果不能三位同時請到,讓其中一、二位校長來專門為我們上課,就針對校務經營與管理的幾個重要問題實務作更深入的探討,也可以讓大家有更多的收穫與啟發。

至於講師所傳授的內容有時未必是我們想要的,則可以在持續辦理此進階班的過程中,建立講師的人才庫,是我們這樣的研習班的實際授課內容更符合我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