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語)教育哲學協會簡介

| 許宏儒

【文 / 法國盧昂大學CIVIIC教育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許宏儒】【圖 / 葉芷嫻、許宏儒】

臺灣對於法國的教育哲學研究的認識一直十分有限。本人有幸師事法國當代的重要教育哲學與教育學思想史大師Jean Houssaye,因此,便就當代法國重要的教育哲學組織,「法國(語)教育哲學協會」(Société francophone de philosophie de l'éducation,簡稱SOFPHIED)作一介紹。

1993年,法國於盧梭「論科學與藝術」一文獲得學院論文首獎的第戎(Dijon),舉行了首次教育哲學論壇。論壇的文章並於1994年以《支持教育哲學》一書出版。事實上,法國的「教育哲學」在1960年代以前,一直依附在哲學的範疇之下,「教育哲學」仍未成為教育學科當中,具有獨立意義的存在。1970年代,法國正式確立「教育哲學」作為法國師範院校的授課主題的地位。此時,法國也陸續出現了所謂的「教育哲學家」。他們不侷限在以純哲學的角度出發,而是真正的從「教育」的角度出發,談論教育與研究教育。1980年以後的法國教育哲學,呈現多元論述,教育哲學家與教育現場的互動與實踐也越形緊密。因此,這場論壇,除了慶祝法國的師資培育學院(Institus Universitaires de Formation des Maîtres)的成立,重新思考哲學在師資養成過程中的地位與角色,更揭示了當代法國教育學界對於「教育哲學」地位的確立。90年代後,法國的教育哲學研究場域已然成型,教育哲學研究進入大量生產、爭論與創造的階段。

2006330號,由法國當代幾位重要的教育哲學學者,Bourgogne大學Anne-Marie Drouin-Hans(創始及現任主席)、 Nante大學Michel FabreAngers天主教大學Michel Soëtard、里昂大學Alain Kerlan ,康城大學Alain Vergnioux,盧昂大學Jean Houssaye與瑞典Gothenborg大學Jan Bengtsson、葡萄牙Porto大學的A. Carvalho所發起,在Nantes的師資培育學院成立了法國教育哲學界的重要學術社群,「法國(語)教育哲學協會」。而後,現址遷至巴黎市郊。這個協會,除了法語世界的學者外,也歡迎其他國家的學者加入。不過,入會資格十分嚴格,必須要有兩位推薦人,並透過協會舉行審查會議,對受推薦人進行學術表現的審查。根據其每年嚴格審核與更新的名單,迄今當代法國的教育哲學學者至少有60幾位。而上述幾位學者,便是法國當代重要的教育哲學家。

這些教育哲學教授,不侷限在傳統的窠臼中,而是在實際或是理論層面都有所貢獻。或設立教育學系、或設立教育研究中心、或為實際進入教育現場與教育實踐有所互動,並確立「教育哲學」在大學教學與學術場域中的地位。在理論上,他們最大的一個特色,就是他們不將在教育當中的其他的學科視為哲學的附庸,而是將如心理學、政治學、歷史,也納入其研究教育時的理論依據,或是對於這些學科也進行反思性的探討,以使得教育研究、教育的知識論與方法論,能更精益求精。

因此,這些學者進一步組成了教育哲學的協會,聯繫起法國以及世界上的教育哲學研究人員,並促進教育哲學的學術交流。協會的宗旨為:從哲學觀點來推展教育領域中的反思與研究,並在教育場域中,發展與促進以嚴謹的理論與方法論之哲學傳統的要求,以深入教育場域中的各個面向與問題。

從成立的隔一年,2007年迄今,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年會,年會都是以國際研討會的形式舉辦。2007年年會主題是「相對論與教育」。2008年六月二十八日在巴黎的索邦大學舉辦,當年年會的主題是「美國教育哲學」;2009年起,在年會之前,都會搭配在法國其他各大學舉辦年會前的大型與小型的研討會。2009年年會主題為「再思孩童」,在各大學所舉辦之年會會前研討會的主題包括:教學實踐與再現、新哲學實踐、公民性與教育、教育家的信念;2010年為「教育哲學與教育社會學:相近的問題性建構」,搭配其他主題包括康德與教育、與Jules Verne相遇、教育與革命。2011年則為「個體與群體」。2012年,搭配盧梭誕辰300年,年會的主題為「今日的愛彌兒」,並於法國各地舉辦大型與小型的研討會。每年年會所發表的文章,都會出版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