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思「颱風假」,借鏡日本對應「臨時休校」處理模式

| 陳妙娟

【文 / 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陳妙娟】

上次暴雨侵襲時,手機收到來自院長室溫馨的簡訊叮嚀,令人由衷的感到窩心。其中的內文更點出連日來豪雨危險性,要求同仁以「安全」為自我上班最優先的考量。

而正值「因氣候劇變而放假與否」的問題至今仍然被社會廣泛討論之際,甚至檢討宣佈時程的適切性,而將責任歸咎於地方首長,最後幸經馬總統當機立斷親自介入關心才略稍平息。然而若深思其中的因果關係,則一切終究是導因為果的結論。基本上對於颱風、暴雨是否上班、上課的判斷,是需經深入思考以後才作出的決定,其所牽涉的範圍擴張至經濟產業面。但若先決是以「安全」作為上班、上課與否的最優先考量原則,則一切必然會簡化。換言之,應以「安全考量」為中心,而非「放假與否」所可能引發的經濟損耗程度作為判斷基準。

日本與我國一樣是位於颱風容易發展的路線上,其每年遭遇颱風侵襲的次數甚至超越我國,然而似乎未曾聽聞過學生或家長對於是否「放颱風假(類似此放假日本稱之為臨時休校)」而有任何怨言。此乃學校上課與否是以學生「安全」為第一優先考量的因素,課程可待日後再另行補課。而學生上課與否,則是因各地方、各學校的環境而有一定的守則可遵循。其內容大致整理如下:

一、颱風侵襲時學生上學、放學及上課實施要點

1.            上學前居家所在地已發佈暴風警報時,則學生不要上學應在家等待通知。

2.            將進入暴風警報圈時,學校停止上課。

3.            解除暴風警報後,上課的方式。

1)早上7點前解除颱風警報正常上學

2)早上9點前解除颱風警報→10:30上學(第3節開始上課)

3)早上11點前解除颱風警報→13:05上學(第5節開始上課)

4)早上11時後解除颱風警報則當日全校臨時休校停課。

同時學生是在確認通學路線、交通等安全後,再判斷上學與否,但若無法上學時應立即與學校聯絡。

二、學生在校時發佈颱風警報處理方式

直接由校方判斷颱風發展路線,原則上應立即停止上課,盡速讓學生回家。但也必須考慮實際的氣象狀況、道路狀況及交通狀況等因素,列為綜合考量之參考,基本上以學生安全為第一優先。

所幸此次612大雨並沒有發生特別嚴重的傷亡,否則問題的波瀾未必就能因此而止,但往後遭遇類似的問題是否能有如此幸運的結果?事實上,學校是否因颱風帶來暴風雨而決定停課應該視為是一嚴肅的教育問題,其影響層面包括校長的領導統御、師生的互動關係及學生自我的判斷能力等之表現。面對來自家長對「放颱風假」宣佈時機的反彈及怨言,多少會影響「決定性」的判斷,但若以「安全」為第一優先考量,在一定的機制下進行,則相信會獲得大眾的認同,因此及早建制各校的「災害上課遵行守則」是不容忽視的教育必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