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命找道理~如何經營人生?」演講紀實

| 林于郁、陳又瑜

【文 / 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簡任秘書 林于郁、業務助理 陳又瑜】

【圖 / 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 業務助理 陳又瑜】

生命該怎麼走?人該怎麼活?這個問題一直為人們所思索且找尋答案。本院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於625日假三峽總院區文薈堂3樓會議廳舉辦的教育LIVE TALK「活力生命系列」講座,特邀請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林火旺博士蒞臨演講,主講「『為生命找道理』-如何經營人生?」,以解這一迷思。當日由吳院長清山親自主持,除一般民眾、教師外,更有400餘位國小儲備主任熱烈參與。

如何經營人生?林教授由「當前的困境」、「對的方向」、「經營自己」及「經營他人」等四個主軸精闢闡述,首先他說明「當前的困境」在於:

(一)「功利主義的價值觀」---

古代社會的價值觀是「重義輕利」,在孟子梁惠王篇第一章即說得非常明確。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在社會階層的士、農、工、商中,商人的排名是最後,而當代社會則是以功利價值觀為導向,且是以「競爭取代合作」,自然形成一個競爭為主的社會,也成為社會大多數人的思維模式,這樣的結果將影響道德的養成。

(二)「依附於功利主義的升學主義教育觀」---

父母最常講的一句話是:「不要輸在起跑點上」。然而卻是忽略了方向必須是對的,有了對的方向才看得見幸福。目前臺灣的現象是升學主義造成補習班林立,國中生補習更有高的比率,如果只給孩子讀書一條路,孩子真的會快樂嗎?

(三)「不健康的個人主義」---

傳統社會所展現的是集體主義,其個人價值是由家庭、家族、社會、國家的目標來決定;而現在社會則是主張個人主義,然而不健康的個人主義會把“個人自主”當作是合理的自私。而面對「當前的困境」林教授認為要找到「對的方向」必須:

(一)「腦袋轉個彎」---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活得幸福,但真正的幸福的第一步必須「改變功利、物化的價值觀」。根據全世界最快樂的島國---「萬那杜」指出,快樂的程度不會隨著所得增加而等比例的提高,快樂的要素是與自己達到深層的和諧、和他人和諧相處。

(二)「認知和面對現實」---

生命的現實是無常、無奈、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以個人主義為主軸的社會,任何人都無法改變自己的出身條件,只能承認,因而得意不要高興,失意也不要難過。

(三)「建構理想」---

理想是心靈的最佳食糧,可以使人免於物化且活得有方向和目標,而建構一個理想的人生目標更為必要,除了要先「經營自己」、「肯定自己」外,「經營他人」、「關懷他人」也為必要。

而要如何「經營自己」呢?首先要學習的是「做自己」,根據自己的判斷和偏好進行自發性的選擇,不隨波逐流,這就是「個性」,有好的個性發展才會構成比較完善的社會;至於「如何找到自己?」林教授提點大家可經常參與討論和辯論以養成思考的習慣,並在公眾場所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主動承擔責任,不怕接受挑戰,藉由多閱讀人文、哲學相關書籍及參與群體活動來發現自己。

最後,林教授提到「經營他人」也很重要:

(一)人需要人:透過和他人的合作才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好。

(二)品格決勝負:長期的勝負,需要品格,良好的品格就是無形財富,具有良好品格的人,才能享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真心關懷與相互扶持的喜悅。更藉由和他人和諧相處,達成合作、相互關心的親密關係。

林教授3小時的演講,透過一則則哲學家的故事及一件件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以有別於一般深奧的哲學論述,深入淺出地闡釋出道德哲學的論證,讓在場的所有參與者認知到生命態度要「盡性知命」、「境由心造」,這一生要如何,大部分是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