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未來學校中的主題統整課程實踐

| 楊俊鴻、張淑惠

【文 / 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楊俊鴻、國立板橋高中教學組長 張淑惠】

「未來學校」(school of the future)係指比現在更進步、更理想,也更符合社會變遷需要的教育場所(湯志民,2008)。而「雲端未來學校」(school of the future MCloud)之概念,起源於微軟公司於2009年所提出的創新學校(innovative schools)之理念,創新學校的主要目標在於改進教師「教」與學生「學」的能力。雲端未來學校係指將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之觀念與技術,導入學校教育之環境營造、管理、課程、教學、學習及評量等各個環節之中,藉由學校軟硬體設備的改進,以提升學校組織運作的效能,以及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能力。美國視導與課程發展協會(The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SCD)於2010年出版的專書中,提出iPod+iPhone+iVideo+Internet =iBrain的等式,強調透過各類資訊科技工具的使用,來發展學生「數位智慧」(digital wisdom)(Sprenger,2010)。除科技的進展可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之外,教師觀念態度的改變也是影響學校教育是否能夠改進的關鍵。在《2030年的教學》(Teaching 2030)一書中,指出具有「教師開創精神」(teacherpreneurism)的學校教師,能夠發展他們的教學才能,散播及宣傳他們的專門知識,也能夠針對他們學生所面對的各種學習挑戰,提出變通的解決方案(Berry,2011)。雲端未來學校強調資訊科技的使用、教師教學方式的創新以及學生的主動學習,雲端未來學校的理念主張結合學生的個人興趣從作中學,並且以「專題式學習」(Project Based Learning, PBL)與教師協同教學的方式,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願。

透過微軟的雲端未來學校計畫再搭上十二年國教特色課程的規畫,國立板橋高中教師專業社群與行政團隊爭取到新北市101年至103年微軟「雲端未來學校」的計畫,並榮獲甄選的第一名資格。透過競爭型計畫逐漸改變教師原本的教學方式,板橋高中的學校本位課程係以「大漢溪壯遊」為主軸,由校內的跨領域的教師社群在學期前共同備課,研討未來一學年教材的教學內容、評量與課程的整合設計,追求教育多元智慧和特色課程的發展,建立學生學習的護照及提升學生的學習方法與能力。


觀看大圖

在「大漢溪壯遊」的主題統整課程實踐模式中,包括除了小論文的書寫、軟體的多元應用、學習態度的建立(如課前預習、課間學習、課後複習)、社會議題的觀察與識讀、閱讀能力的強化等之外,也重視以專題研究的方式進行教學,強調校際間教師社群的合作、校內跨科教師的合作,也需要學生之間的合作,藉以提昇學生及教師的競爭力,這可為民國103年實施十二年國教高中教室現場之學生異質化作準備。


【參考文獻】

湯志民(2008)。未來學校的展望。教育研究月刊,16513-21

Berry, B. (2011). Teaching 2030: What we must do for our students and our public schools–now and in the futur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Sprenger,M.(2010). Br@in-based teaching :) in the digital age. Alexandria, VA: AS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