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發展動向

| 吳清山

【文/吳清山主任;圖/王令宜幹事】

高等教育具有培育人才功能,是促進國家進步和社會繁榮的動力,世界先進國家紛紛致力於高等教育改革,以提升高等教育品質和競爭力。

鄰國的日本國立大學,自1997年開始規劃法人化,20037月法案通過立法,200441日開始實施,對日本高等教育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美國高等教育實施認可制(accreditation)大學評鑑,對提升大學辦學水準也達到其效果。歐洲和紐澳國家推動大學品質保證機制(quality assurance system),在確保大學品質也發揮一定功效。面對全球化的時代和多元化的社會,綜觀各國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約可歸納為下列五方面:

國際化:現在是一個地球村的時代,各國人員來往愈來愈頻繁,學校與學校交流也愈來愈密切,大學走向國際化,已是一股不可逆的時代潮流。因此,大學成立國際交流單位,建立國際學術合作、招收國際學生、規劃外語授課學程、辦理國際學術研討會、遴派師生赴國外參訪和參與學術研討會,將為大學未來的重要工作項目之一。

優質化:大學競爭愈來愈激烈,邁向卓越的教學、研究、行政與服務,提升整體學校教育品質,增加服務對象滿意度,並形塑學校優質形象,已成為各大學經營重要課題。所以,未來各校不能只依賴外部的評鑑,來提升學校品質;更重要的是逐漸落實自我評鑑或建立學校內部品質保證機制,以利學校自我改善和持續改進。當然,各校亦應進行「標竿學校」學習,讓學校向一流大學邁進。

績效化:大學投入相當多的人力與經費,社會大眾一定想了解大學的產能和產量。這些產能和產量,不只是建立在教師的學術研究或研究論文數量,而是要看出學生所表現的認知、情意和技能;尤其學生學習成就、核心能力和畢業表現(就業能力、社會服務能力等),將會做為大學績效和評鑑的關鍵績效指標,所以學生學習結果導向的評量,勢必成為未來大學發展的重要議題

特色化:高等教育愈來愈邁向普及化,而學生來源卻未能相對增加,將使大學經營愈來愈艱困。因此,各大學不必一昧追逐研究型大學,而是應尋求突破,建立一所有特色的大學,各大學應自我定位,了解社會需求,尋找利基,發展其特色,才能為學校打開一條生機與活路。

彈性化:大學的理念,在於自治和自律,未來政府對大學管制將會趨於鬆綁,讓各大學在不違反法律規定下,進行自我管理,以符合大學自治精神。所以,組織結構、經費、人事等方面的鬆綁,將會成為大學革新另一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