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一位輔導員的省思

| 洪晴瀠

1074期國教輔導團輔導員進階培育班-藝文

【文 / 新北市秀峰國小教師 洪晴瀠】【圖 / 教育人力發展中心組員 林月鳳】

結束了為期五天的國教輔導團輔導員進階研習,帶著滿滿的收穫與感動踏上歸途。在這幾天的課程中,多著重於創新課程與多元評量方面的議題,每上完一堂課,感覺就好像全身被打通任督二脈,再度充滿了能量。

說來慚愧,筆者雖身為輔導團的一員,但以往在遇到評量時,大多仍是以學生的技能表現為優先考量,這其實是長久以來的藝能科評量方式。縱使在這些年筆者開始嘗試實施多元評量,給了認知或技能較低成就的孩子符合他們的評量方式,但在「給分數」的取決上,仍顧慮著大部分學童的「價值觀」。在這次課程中,藉由教授的觀念釐清,以及班上同學們的經驗分享,筆者真想對那些可能僅有「技能」表現不如人,但其他方面表現仍然很不錯的孩子說聲對不起:「孩子,由於老師的考量不夠周密,因而影響了你們的評量分數呈現,真的很抱歉。」我想現在改變還不算太遲,同時,筆者也樂於將這樣的觀念,帶給跟我有相同想法的老師們。

在「組織學習與領導」的課程中提到「人事,人事」:先把人的關係處理好了,做起事來更能無往不利。這是南大附小周義雄校長分享的處世哲學。其實我們都知道這個道理,只是有時過於急切地想要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反而弄巧成拙,讓對方有了防備的心態。當進入教學現場時,新北市國教輔導團藝文小組極力減少使用「輔導」這個詞彙,畢竟,沒有人喜歡被輔導,在校園中,需要被輔導的對象,感覺就好像是自己出了什麼問題,需要他人來關懷與協助。教師本身就是一個專業的角色,如果被輔導,不就代表了自己的專業受到了質疑?現代的社會已經充斥了許多的對立,身為教育工作者的一員,即使立場不同,透過良好的溝通方式,仍能化解彼此的不安,轉化成為前進的動力。誠如中央團郭香妹老師所言,透過教師間的相互合作,複製他人成功的模式(移植),避免做重複的事情(人力與時間的雙重浪費),將能更快速並有效的提升教育戰鬥力。

輔導員何其有幸能比大多數的老師提早獲得相關教育新知,但如何讓對方感受我們的善意,避免落入是我在教你、我輔導你;而是我們共同思考如何解決問題。誠如林偉文教授提到的:「改變,不是因為不好;而是要變的更好。」在這個知識爆炸的年代理,我們不能在以二十年前老師所教給我們的方式,教導現代的孩子適應二十年後的世界。應該秉持著「傳古意,立新意」的理念,保留傳統的精神,激發創新的想法,運用多元的策略,共同為台灣的教育邁向下一個新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