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學習障礙 激發學術亮點(二)

| 陳妙娟

【文 / 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陳妙娟】

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t)108日宣佈201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得主為京都大學iPS(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縮寫作iPS)細胞研究所所長山中伸彌教授(50歲)及英國約翰戈登博士(79歲)。此發現是以人為的操作手段,可以將身體細胞回復至受精卵的發生初期階段,對複製醫療及難以醫治的病變研究開啟另一新的發展可能性,而獲得各界崇高的評價。山中教授是於20068月發表老鼠的iPS細胞製作報告,僅經6年便獲諾貝爾獎。

山中伸彌是生於日本大阪府,小學至大學期間居住在奈良縣。其父親工學院畢業後,經營裁縫機零件的小工廠。山中伸彌教授高中就讀大阪教育大學附設高中時雖依父期望而專攻醫科,但對未來充滿徬徨迷惑之際,閱讀德田虎雄所著作之「唯有生命是公平的(只有生命是平等的)」深受感動,而決心學醫。高中至大2熱衷柔道,高2便已是柔道2段,並曾擔任學生會副會長。進入大3則專注橄欖球,2011年則興趣於馬拉松。奈良先端大學時代每天早晨會在校園慢跑,轉職至京都大學後則利用中午休息在鴨川競走30分鐘。

因學生時代的柔道及橄欖球運動造成其骨折超過10次以上,認為整形外科醫可醫治習以為常的運動傷害,因而選擇進入國立大阪醫院整形外科實習。但其他醫生僅需20分的縫合,其往往花費2小時,加上注射點滴常失敗而被指導醫生斥責「你不是『山中(Yamannaka)』,而是『麻煩(Jamanaka)』」,於痛感自己不適合之際,看到類風濕患者全身關節變形的震撼,而立志成為拯救重症病患的研究者。

由於對嶄新事物充滿興趣的性格,整型外科的單調作息已讓其感到無聊,乃辭去醫院的工作於1989年進入大阪市立大學研究所就讀,在山本研二郎所主持的藥理學教室,三浦克之講師的指導下開始從事研究。當時是以隨時可回任臨床醫生的心態,故可謂是其最沒有壓力、最快樂的研究生活。指導講師三浦認為「其是非常優秀,且具時間効率,皆能於規劃的時間內完成研究程序,故皆能準時回家。是具備任何人都喜歡,樂於共同工作的性格」。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後,其工作量超越研究生時期3倍之多,幾乎是徹夜未眠的從事研究,對研究工作的狂熱有不會輸給任何人的自信。於應徵科學雜誌公開招募的書面申請,獲得格拉德斯通研究所(Gladstone Institute)以博士研究員身份前往留學,在托馬斯(Thomas Inerariti)教授指導下,開始從事iPS細胞研究。

回國後先擔任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研究員,後轉大阪市立大學藥理教室擔任助教,因研究環境與美國差異甚大而感到苦惱。特別是為實驗老鼠管理而大費周章之際,能使用的卻是少之又少。加上其所從事的研究又未具立即的藥用效益,而無法被周邊研究者認同,導致其陷入初期憂鬱症。當其要結束基礎研究,回歸薪資較高的醫美外科時,在科學雜誌看到奈良先端科學技術大學研究所的招募。「反正在這裡的研究已窮途末路,山不轉路轉」便提出申請並獲錄取。奈良先端學的研究環境與美國類似,此機緣讓他再次回到基礎研究的領域。並自2003年起獲得科學技術振興機構53億日圓(約1.2億台幣)的研究補助。研究費審査面試時被認為「應不會順利,但其決心意志令人感動」。在奈良先端科學技術大學成功開發iPS細胞且於2004年轉移至京都大學。20078月兼任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格拉德斯通研究所(Gladstone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每月1次來往該研究室與日本。20068月山中及其助手高橋和利發表於美國的學術雜誌「細胞(Cell)」,此是研究如何將導入老鼠胚胎纖維細胞之4因子(Oct3/4, Sox2, c-Myc, Klf4),讓其具備如ES細胞分化多功能性,而確立老鼠的iPS細胞。

註: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s,簡稱作ES細胞)

資料來源:讀賣新聞2012.10.08.、讀賣新聞2012.10.09.、日本經濟新聞2012.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