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快訊-《馬來西亞史》

| 呂家瀅

【文 / 編譯發展中心 呂家瀅】【圖 / 出版商 蘭臺出版社】

《馬來西亞史》一書係國家教育研究院與蘭臺出版社合作編著發行之學術著作。本書作者陳鴻瑜先生為淡江大學亞洲研究所教授,研究專長為東南亞歷史、東南亞政治、東南亞國際關係、菲律賓專題研究、海洋東南亞史、政治學。

馬來亞(Malaya)一詞起源於南印度淡米爾語,意指是山的意思,馬來西亞地理位置正好處於東西方交通的要道上,介於印度洋與太平洋間的海運線,一直是人口移動與商業貿易必經之路,又盛產香料、天然橡膠、石油和天然氣等,天然資源相當豐富,戰略地位更顯得重要。

本書從馬來半島早期文明之起源寫起,從考古研究的角度來看,東南亞地區在很早的歷史階段裡已有住民活動,藉由探討吉打、霹靂州的科塔湯攀(Kota Tampan),以及瓜洽(Gua Cha)等地考古遺址,考古工作提供了豐富的人類活動的遺跡。接著作者根據中國古文獻之記載,詳細介紹馬來半島上的古國,包括狼牙修國、婆黃國……等十八個古國,同時也整理位於婆羅洲的砂拉越和沙巴,這兩州又稱為東馬,中國古籍記載之早期東馬王朝,包括婆羅、蒲羅中國、薄剌國等五種。

第十五世紀初出現的馬六甲王朝,馬六甲位於馬來半島西岸,首任統治者是拜里米蘇拉,當時馬六甲人口僅有一、二千人的小漁村,其地無王,亦不稱國,拜里米蘇拉積極向中國尋求冊封和支持。後因當時葡萄牙人航海事業有了突破性的發展,他們沿著非洲大陸西海岸向南航行,探尋新的航路,西元1611年,葡萄牙人為取得東方貿易的據點,滅了馬六甲王朝,以馬六甲、澳門等據點,與中國和其他國家進行貿易。西元1641年,荷蘭人為商業利益遠渡東方,攻擊馬六甲,迫使葡萄牙人投降退出統治。後又歷經英國殖民統治馬來半島,引入西方的政治及法律制度,惟馬來民族主義高漲,迫使英國於1957年讓馬來半島獨立,馬來西亞遂有今日的國家規模。

有關馬來亞歷史著作,英文文獻頗多,中文文獻則屈指可數。作者撰寫本書參考英文著作及部分中文著作,由於相關歷史事件的史事、年代、人名及機關之英文拼寫各有歧異,作者遂以並列方式讓讀者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