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課程多元評量工作坊

| 秦葆琦

 【文/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秦葆琦】【圖/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專案助理 張冠萫】

教育部自100學年度開始推動國民中小學各領域的多元評量,在新竹教育大學張美玉院長的帶領下,從輔導群的中央團教師研習認證,到縣市輔導員的研習認證,進而與各縣市102年度的精進教學計畫配合推動,一系列從中央到地方、地方到學校的規劃,期能將多元評量的理念落實在教師的教學運作中,達成學生適性發展的教育目標。

生活課程自100學年度到101學年度,參與研習認證的中央團教師包括林正文主任、董蕙萍教師、劉綺教師、蔡明芬教師和陳春秀教師等五人,各縣市也至少有一位輔導員參與研習認證,未來就都是各縣市推動多元評量的種子教師,責任非常重大。他們將生活課程多年來所發展的教學案例,與多元評量的理論結合,設計出在課堂上可以實作的評量方式。各領域的案例已由教育部匯集出版「國中小多元評量示例」一書,可供各領域教師發展多元評量時參考之用。

生活課程輔導群自99學年度規劃「行動研究」計畫,由輔導常務委員台北大學師培中心吳璧純教授主持,在北二區策略聯盟帶領新竹市、新竹縣、桃園縣和台北市的輔導員發展及央團教師,從生活課程的教學案例進行探討、省思,進而閱讀國內外有關評量的書籍,為生活課程的評量建立理論基礎,也為當前的多元評量設計作好了充分的準備。

101學年度的第一次工作坊即以多元評量為主題,工作坊在國家教育研究院傳習苑辦理,為期兩天(1011129-30日),由吳璧純教授就「生活課程評量---理論與實務」作專題講演,央團董蕙萍教師進行「生活課程多元評量應用分析」,再由董蕙萍教師、蔡明芬教師和陳春秀教師分別與各縣市輔導員分組進行「生活課程多元評量實作」和「生活課程多元評量示例實作發表」,來自各縣市的兩位校長(台南市林清海校長和花蓮縣吳惠貞校長)和38位輔導員,將生活課程多元評量的理論,運用在輔導員過去已教過的實際教學設計中,共發表了六個多元評量的案例,分別是歡喜來作伙、同「垃」會、好玩的玩具、鐵道嬉戲記、米食大探索和玩具總動員等,成果豐碩。

在各組發表的過程中,大家一起針對其案例中所選擇的能力指標、學習目標、教學活動、評分基準和規準等項目,進行檢視,給予改進的建議。大部分的設計一改過去能力指標太多且學習目標無法與之符應的毛病,依據璧純教授所提出的「製作評分基準表的步驟」,在精簡的數條能力指標之下,分別發展其學習目標,再思考學習目標與學生最後應該要表現的能力,設計基準,然後就應有的表現能力(基準)建立定義清楚的評分規準,並針對每個規準決定三或四個不同程度的等級,如優、佳、普通、尚待努力等,大部分的設計都能呈現生活課程多元評量的精神,對於輔導員未來進行多元評量案例的設計與教學,具有極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