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期】內容簡介

| 范信賢

本期電子報共有文稿20篇,包括研究紀要4篇,研習分享3篇,活動選萃6篇,院務快訉、國際交流站各2篇,出版快訉及教育交流道各1篇。其中「研究紀要」專題,范信賢和尤淑慧「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之核心理念及其發展概要」乃是依據目前所進行的研究成果,闡釋「自發、互動、共好」的核心理念;葉家棟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1-3-3-1能力指標為例,提出「精熟能力指標補充教材的設計」的範例,提供教師的參考;「藝術學習在教育上的意義」是盧秋珍分享藝術學習對於學生的學術表現與創造力的顯著影響,進而提升就業競爭力;邵婉卿在「學術評鑑與《期刊引用報告》之期刊學科分類之爭」一文中,對於《期刊引用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長期存在的期刊學科分類問題,影響期刊在該類別下的排名,進而影響某些作者的學術評鑑成績表達其看法與建議。

「研習分享」部分,林志政與呂孝修分享了在「校長儲訓班」的課程學習的心得;詹美華在中央研究院王汎森副院長演講「談談『歷史記憶』中」,記述王汎森院士以「記憶」演繹到「教科書」歷史脈絡的精闢演講。在「活動選萃」中,林立生藉由本院活動,將柯院長平易近人、幽默可親的風格和對孩子的喜愛生動的呈現;郭蘭描述了柯院長至臺中院區視察的情況。自41日起在北、中、南區舉辦了3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建議書(草案)」公聽會,廣聽各界意見,以進行建議書草案內容之調整與修正,作為未來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之發展基礎。「2013海峽兩岸教育學、心理學名詞對照研討會」於410日假本院臺北院區辦理,兩岸學者對照兩岸教育學名詞、心理學名詞,待完成後分別公告於本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詞書資訊網」及大陸「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出版紙本。此外,鄭淑慧在「開創生活課程分區輔導會議的新視野」,分享精進課程與教學輔導的觀念與作法;周慧玲詳述了國家教育講座臺中教育大學楊思偉校長就「教師培育與專業發展」的精闢演講內容;許碧如報導了「2013均優學習論壇」記者會的實況,針對本次論壇主題「成就課程教學的公共化」,提出本院柯院長對於「均優學習」的意涵詮釋及期許。

「院務快訉」預告本院將於522日假臺北院區舉辦「國中、小數學領域教材原型研討會」,邀請各縣市數學領域輔導團員、全國中小學(數學)教師、對數學有興趣之研究生或人員等,就相關議題交換意見;再者,為加強與本院院友的連繫,將提供院友會員電子郵件的申請。

「出版快訉」部份,王淑珍介紹「教育愛:臺灣教育人物誌VI」影音圖書,詳實記錄廖繼春、施學習、朱昭陽、林東淦、林瑜鏗、謝國城、劉真、朱秀榮、黃振球及謝天性等十位畢生為臺灣付出「教育愛」的教育先哲。「國際交流站」中,王令宜參加「亞太品質保證網絡國際研討會暨年會」,介紹了「亞太品質保證網絡」組織並分享了對於我國近年實施高等教育校務評鑑與系所評鑑的看法;許宏儒和葉芷嫻介紹了法國新教育運動中重要的實驗學校-泉源學校的辦學理念與基本原則。

最後,在「教育交流道」部分,陳毓欣藉由試辦國中教育會考而檢視近年來幾次大型測驗的國文考題,加以解析並提出答題的原則和技巧。

以上,謹與各位讀者共同分享,敬請支持與指教。

 

輪值主編 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主任  范信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