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對話」的平台-運用「世界咖啡館」於生活課程之分區輔導會議

| 陳春秀

【文、圖/生活課程中央教師(莒光國小) 陳春秀】

 

教育部生活課程輔導群每年重頭任務之一是「分區輔導」。今年,我們嘗試運用「世界咖啡館」作為「分區輔導」之運作策略,以創造團員之間「對話」的平台。Juanita David提出的「世界咖啡館」,是一種在輕鬆氛圍中,透過彈性的小團體討論,真誠對話,產生團體智慧的討論方式。在討論中,可以帶動同步對話、反思、分享知識、甚至找到新的行動契機(高子梅譯,2007)。

此一初始的發想,來自於輔導群求新、求變的態度上,希望每一次的分區輔導,能透過某些活動讓各縣市團員有所收穫。但是,「嘗試改變」之後的結果卻可能非預期的。召集人秦葆琦副研究員的一段話,讓大家彷彿吃下一顆定心丸,他表示:「只要大家事前縝密的計畫,可以大膽進行嘗試。沒問題,那很好!有問題,就再檢討、修正…」沒錯!「嘗試改變」是人類生活進步的契機,必需要有冒險犯難的精神,維持現況雖是安全的,卻只能原地踏步。於是,輔導群積極籌劃、討論,又在各區策略聯盟盟主:新北市文生校長、新竹市碧霞校長、台南市青海校長與南投縣雨錫校長協助下,順利展開。

世界咖啡館的運作,類似分組討論。不同的是,每桌置有「桌長」一人;再者,需要設計一個具深度、可深入討論的議題;組員則進行類似「跑關」的活動。當一個議題討論完,其他組員移動至下一桌,桌長不動,等待下一組到來。桌長必須掌握發言時間,鼓勵組員發言。透過組員之間的對話,找出思想的邏輯性或連貫性。當下一組來到時,桌長須將前一組對話內容與結果加以說明,組員們再針對前一組發言內容或分類方式,提出刪減、補充或修正意見,讓議題的討論內容更趨豐富與多元。Juanita David提出七個運作原則:

為背景定調

議題的設定,必須進行情境分析。什麼樣的議題,是需要透過「小組討論」而獲得相關訊息。如此,會讓此對話更具意義。輔導群透過多次討論,將焦點放在今年教育部推行重點-「有效教學」。

二、營造出賓至如歸的環境空間

探索真正重要的提問:在「有效教學」架構下,擬定四個議題,包括,如何檢視有效教學的成效?生活課程有哪些效教學策略?如何增進輔導員有效教學的能力?如何從「教師中心」轉換為「學生學習為主體」之有效教學?

鼓勵大家踴躍貢獻己見

交流與連結不同的觀點

共同聆聽其中的模式觀點及更深層的問題

集體心得的收成與分享

在此,我從「桌長」角色,分享操作的經驗。活動一開始,我的任務必須先說明本桌議題之題意:「如何檢視有效教學的成效?」接著,請組員將想法書寫在便利貼上。一張便利貼只書寫一個重點,以方便分類時的移動。當書寫動作停止後,大家相互分享、說明自己書寫的內容與想法,這是第一輪回的對話。接著,組員必須將現有的訊息分類,找出思考的邏輯以及連貫性,這是第二輪回的對話。當第二組來到時,我必須簡單說明前一組的對話內容,並請組員調整或增刪。第三和第四組則依此模式持續進行。最後,請最後一組的某個組員(或由桌長代表)進行結果報告與說明,這是第三輪回的對話,但對象是所有參與者。

身為桌長的我,彷彿經歷一場「即興演奏」(improvisation)的教學。在組員們對話歷程中,腦子必須快速轉動,迅速掌握訊息,在重要關鍵點上提問或引導。桌長的應變、反應、判斷與做決定的能力成為小組討論「品質」的核心關鍵。

藉由這次「世界咖啡館」的運作,團員們習得另一種「對話」的策略,也聆聽到多元的聲音與意見。不論是運作模式或對話結果,都可作為各縣市未來輔導工作的行動策略。生活課程輔導群因為初始的發想、嘗試改變的態度以及後續齊心努力,最後以「世界咖啡館」為「分區輔導」開展出另一種對話的平台。

 

【參考文獻】

高子梅譯(2007)。世界咖啡館(原作者JuanitaDavid)。出版社:臉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