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補習對學生閱讀素養之影響

| 許瑋珊

【文/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專案助理 許瑋珊】

在過去升學主義及考試制度的影響下,我國學生課後補習的情形相當普遍,該學習型態對學生的學習表現有一定之影響。本文旨在探討補習對學生閱讀素養的成效,並提出相關建議,盼能在十二國民基本教育即將推動之際,提供教育工作者、家長與學生對於閱讀學習方式能有所省思。

依據OECD(2012)PISA 2009之定義,課後學習(out-of-school-time lessons)的類型依學生需求或目的而有所不同,包括補救課程(remedial lessons)、加強課程(enrichment lessons) 與學習技巧課程(study skill lessons)等三種型態。其中,加強課程即為補習課程(private tutoring),主要目的為保持個人實力並持續增強,通常必須額外付費,且非由學校老師所指導。另外,在閱讀素養(reading literacy)方面, OECD將之定義為「個人瞭解、使用與省思文本的內容,以達成個人目標、發展個人知識與潛能以及社會參與」,強調學生必須能夠透過閱讀而學習,其歷程包括擷取與檢索(access and retrieve)、統整與解釋(integrate and interpret)、省思與評鑑(reflect and evaluate)等三種。

為瞭解我國學生的補習情形,本文透過PISA 2009資料庫做為依據,選取問卷題目「Q31你目前參加下列何種課後課程?」之子題「01語文的加強課程」,選項為「1.是」,代表有參加該課後課程;選項為「2.否」,代表未參加該課後課程。表1為我國學生參加語文領域之補習情形:

  

由表1可知,我國學生參加語文領域相關的補習近三成。為了瞭解補習與否對於學生閱讀素養之差異情形,除選取前述問卷題目之外,並選取資料庫中學生閱讀素養之評量結果,包括閱讀整體表現及其各面向之分數,進行獨立樣本t檢定,以檢視補習對學生學習表現的影響,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可知,參加補習的學生與未參加補習的學生,在其閱讀素養各層面及整體表現之差異均未達顯著水準,顯示不論學生是否參加補習,對於閱讀表現並無顯著不同。

由上述結果發現,儘管學生投入時間在課後學習上,然對其閱讀素養卻未必能提升。歸納其因,由於補習之目的通常在於提升學業表現,故在課程內容的規劃上常強調在學科考試範圍內的學習,往往忽略許多在考試之外所應涵養的知識與能力,導致無意義的學習。此外,反思我國過去在語文領域的教育中,也與PISA閱讀素養所注重的面向不同,PISA閱讀素養強調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學生必須能夠透過閱讀而學習,進而達成個人目標、發展個人知識與潛能,進而社會參與,然而我國國中、高中階段的語文課程在升學考試的壓力下,學生必須背誦許多教材,使得語文領域的學習未能提供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所需要的閱讀素養。因此,在現今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際,應即從教育本質重新省思與檢討過去考試制度以及課後學習所產生之問題,確保課程與教學應涵蓋學生核心素養,強調終身學習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廣泛閱讀,將閱讀融入生活中,以促進我國教育正常發展,幫助學生充分發展潛能。

【參考文獻】

OECD (2012). PISA 2009 Technical Report. Paris: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