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縣市為主體之教師評量專業發展

教科書研究中心 | 陳世文 助理研究員

  為落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強調多元評量的理念與目標,提升學校教師素養導向評量的專業知能與實踐動機是目前的重要課題。為了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許多單位辦理素養導向評量相關之教師增能研習與工作坊,不過目前多數採取2至3小時的短期培訓,教師扮演聽眾角色,聆聽專家講述與同儕經驗分享,缺少參與及實作機會,不易轉化教學評量信念與解決課室評量問題。而現有多天期研習多為大專校院培訓學校教師,縣市則負責指派薦送教師學員參加培訓,這些種子教師完成培訓之後,縣市通常未善用種子教師進行在地培訓,使得種子教師儲而不用,無法發揮培訓之擴散效益。縣市政府為地方教育之主管機關,在學校落實素養導向評量上應扮演主導與推動角色,引導學校教師推動素養導向評量的實踐。

  本研究提出「以縣市為主體之教師評量專業發展」之設計架構,如圖所示,此架構包含「推動在地培訓」、「結合專業課程」、「強化社群運作」三個面向:

(一)推動在地培訓:厚植縣市評量專業人力

  縣市政府主導規劃長期性與系統性之培訓業務,設計初階與進階之長期培訓課程,取代補助學校委辦短期講述的傳統做法,課程採取系統性規劃,涵蓋示例說明、理論探索、評量實作及反饋調整之循序設計,協助教師了解及認同新課綱多元評量理念與內涵,增進教師素養評量之專業成長。

(二)提供專業課程:促進教師評量專業能力

  培訓課程實施採取引導探究實作之方式,講師引導學員進行問題提問與課堂實作。課程分次辦理,講師安排評量任務供學員返校實作,實作過程的問題則於下次課程共同參與討論回饋。學員在培訓過程不再被動灌輸知識,而是透過討論與實作,主動建構評量知識與轉化評量實務經驗,逐漸增進教師評量專業知能與動機。

(三)強化社群運作:增加教師持續參與動力

  教師素養導向評量專業發展採社群方式運作,在社群性質上採同科社群運用,區分不同學科領域社群,俾利討論學科知識與分享評量經驗實務,在運作模式上,營造社群同儕合作經驗,讓教師在培訓過程中建立互助合作之夥伴關係,以強化社群的凝聚力,作為教師持續參與專業發展之動力。


圖、以縣市為主體之教師評量專業發展之設計架構


 

  具體實踐上,縣市政府教育局處可指派熟稔教學與行政經驗之課程督學,作為縣市素養導向評量教師專業發展在地培訓之穩定推動人員,專責籌備規劃長期性之素養導向評量教師培訓計畫,盤點縣市推動評量專業人力需求,召集縣市種子教師參與長期系統性之專業發展培訓,並協助縣市推動學校端素養導向評量之課室實踐。國家教育研究院可提供素養導向評量之專業師資與培訓課程,協助縣市進行在地人力培訓或專業諮詢,中央亦可依據縣市推動素養導向評量成果提供相關計畫擇優經費補助,落實中央輔導、地方推動、學校實踐的具體行動,以強化十二年國教課綱素養導向評量理念與目標之推動成效。


資料來源

陳世文(2019)。教師教學評量專業成長有效機制。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AER-2019-029-C-1-1-A8-05。執行日期:2019-08-01至2020-12-30。


附加檔案
  1. PDF檔案 以縣市為主體之教師評量專業發展.pdf

素養導向評量 教師專業發展 縣市本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