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技職教育的新走向

以臺灣科技大學的未來藍圖為例

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 | 張文龍、陳穎謙

  技職教育培育的人才長久以來都是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然而在生源銳減的嚴峻考驗下,「普高VS.技高學生比」也在108學年度往普通型高中端傾斜;110學年度國中畢業生選讀普通型高中約計30萬人(佔比51.3%),選讀技術型高中約計28.5萬人(佔比48.7%)。在生源減少且就讀意願薄弱的雙重因素下,意謂著技高與科大等技職體系學校正面臨招生困難以及經營的困境;而產業人才培育的斷鏈,更深遠影響臺灣勞動市場的結構,因此該如何因應以及對臺灣技職教育的反思已迫在眉睫。

  顏家鈺校長在本次講座中,再三強調若要吸引更多學生選擇就讀技高與科大等技職體系學校,勢必先翻轉技職人才=黑手的社會觀感印象。據此,臺灣科技大學(以下簡稱臺科大)參考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將大學社會責任 (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 納入校務重點發展計畫,因為強化USR計畫的推動過程中,除能讓師生的專業知能與創新思維得以實踐,也讓不同系所的跨領域團隊得以發揮,讓技職教育不僅能夠關懷本土與實施場域共榮,更能發揮影響並拓展國際聲望。此外,若要行銷「一技在手,踏實築夢」的技職人才本質,學校與產業緊密連結的產學合作型態無疑是人才疏通的重要管道,顏校長亦提及當學校培育的學生與技術為職場所需,產業就會把研發資源與學校對接,彼此人才的交流也將越來越頻繁,因此臺科大積極辦理EMBA、EMRD (高階科技研發碩士在職專班)、SEMI-EMRD(半導體產業高階碩士在職學程)及博士級研發人才計畫等,提倡「做中學」、「學中做」的方式,結合專業理論與實務技能,聚焦產業各類人才需求,為企業量身打造所需人才。

  本院顏慶祥副院長亦大聲疾呼,先進國家的求學環境能多元且適性發展,來自於學制間的轉換非常具有彈性,在臺灣或許會因為學制關係而影響學生未來發展的可能性,但即便是以技職教育聞名的德國,也面臨年輕人似乎不再執著追求變化。因此,技職教育的未來,並非單指未來產業發展的趨勢對接,我們更須培養學生思考對生涯發展、工作與生活乃至於生命的定義。

  顏家鈺校長最後為「臺灣技職教育的新走向」講座主題進行總結,強調現今應思考「國家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而政府在人才分配應做哪些規劃?」首先,國家的發展與人才培育目標有不同階段,現今許多產業導入自動化工程、AI等,皆足以取代傳統工業技術,因此,技高是否延續專精的技能培訓,亦或強化基本學科知識,值得深思考慮。另一方面,也回應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巫銘昌教授所提問題,科大教授須能夠開放胸襟,接受新的知識及技術,增加學生多元的學習選擇;而學校辦學也要跟著產業與時俱進。尤其是當教師接納新知識的同時,有助於自身專業的成長,開拓個人學術研究上的視野,對學校及社會的發展都將是正向的循環。


技職教育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 USR 產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