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研究》第16卷第2期出刊

教科書研究中心 | 《教科書研究》編務小組

  本期共收錄論文四篇、論壇與書評各一篇。論文第一篇為〈實驗學校文化本位數學補充式課程之發展〉,針對原住民族實驗學校發展文化與數學結合之實驗課程,探討數學知識及文化內涵如何結合轉化,在既有數學教材及文化教材之外,形塑文化本位數學課程教學及教材文本的實質內容。

  第二篇〈臺灣國小國語教科書的常用句型分析──語料庫為本的研究〉,係以電腦程式及人工校正為工具,整理國小各版本國語教科書句型使用率,呈現出40個主要句型,最後根據使用率提出國小單句學習建議表,作為編排教學內容或制訂評量標準的參照。

  第三篇“Evolution of English Curriculum: A Longitudinal Vocabulary Study of English Textbooks” 以語料庫分析檢驗英語課程,檢視臺灣五個世代以來的演變趨勢。研究發現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實施前,英文課本所教授的內容具菁英語言特性,九年國教實施後,國中與高中英文課程的落差,顯示高中英語課程仍以菁英教育方式設計,但國中並未如此,研究據此提出英語教育相關建議。

  第四篇“Social Semiotic Multimodal Analysis of a German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xtbook: Unpacking Cultural Representations”,研究馬爾他學校主要使用的德語教材Schritte International,研究者關注教材中包含的組合模式與教材中提到的社會特徵,

  發現該教材對德國文化的呈現明顯有其選擇性,主要為再現德國主流文化的意識形態,其方法或發現值得我國教育學界參考。

  本期論壇探討「實驗教育教材發展」,與會者就實驗教育對教材的需求程度及其目的、類型、發展模式及挑戰,進行實務與學理的交鋒,扣緊實驗教育現場時刻面對與反思的問題及可能因應策略,是我國實驗教育推動至今少見的深入討論,相當值得實務工作者及研究者參考。

  書評評介《成為Bunun──布農族的童年及養育》,從布農族的文化知識、教育哲學、兒童發展心理學為論述起點,擘劃布農族民族教育課程之內涵,除了勾勒本書梗概,亦提出相關見解與評析,對發展原住民族教育之課程架構,或自編教材應考量的面向與內容,無疑是重要的指引工具,值得布農族乃至於原住民族實驗教育課程及教材發展參考。

  本期所有文章皆收錄在「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TERIC) (《教科書研究》第16卷第2期),歡迎讀者上網點閱。


教科書研究 實驗教育 布農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