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論叢》第16卷第2期出刊

語文教育及編譯研究中心 | 編輯小組

  本期共收錄六篇論文,第一篇〈現代中譯解剖學骨名的詞源研究〉所探討的48 個現代中譯骨名當中,16個源自日譯名詞,7個源自1900 年代以前的傳教士譯詞,19個同時源自日譯及傳教士譯詞,5個由醫學名詞審查會所制定;與中國固有詞彙的關係方面,48個解剖學骨名當中有18個與中國固有詞彙相同,至少有8個是由傳統中醫詞彙所衍生。

  第二篇〈雙層贊助、內部發行與錯位詩學―《麥田裡的守望者》〉在1960年代大陸》,透過對相關史料的抽絲剝繭,力圖廓清小說在1960年代大陸的贊助機制與錯位詩學,進而呈現出小說譯本、意識形態及主流詩學的相與交雜,由此為內部發行的文化現象鉤沉起曾被忽略的個案細節,同時就翻譯文學的歷史書寫展開一定程度的理論反思。

  第三篇〈以自動音韻判讀與統計分析再探英譯《唐詩三百首》〉,建置唐詩中五言與七言的絕句與律詩之英譯語料庫,並以Python開發自動音韻判讀系統,判別英文譯本之押韻方式,包括:頭韻、諧元韻、輔音韻、視韻及尾韻之韻法,以剖析Bynner、Herdan與Xu et al.在唐詩英譯過程中的音韻轉移現象,本文所提出之分析方法不僅打破過往音韻翻譯只以尾韻進行分析,未來此方法可協助翻譯學者針對不同時期出版之諸多唐詩譯本用韻方式進行共時與歷時分析。

  第四篇〈從翻譯理論及副文本研究探討李奭學《重讀石頭記》中譯〉,以嚴復在〈譯例言〉中提出的信、達、雅原則等翻譯理論和「副文本」分析,探討《余國藩西遊記論集》以及《重讀石頭記:《紅樓夢》裡的情慾與虛構》相關的翻譯策略及理念,目的是對李奭學此一學術翻譯成就進行探秘,提供不同的研究視角,並為譯者養成注入實用的概念。

  第五篇〈補回遺失的拼塊―從語域觀點重新檢視籤詩翻譯〉,使用量化分析及語域為主的質化分析,探討媽祖籤詩中俚語及隱喻的翻譯策略,並倡導籤詩翻譯改革,以符合網路上新型態的溝通需求,不再拘泥於過去只能滿足廟宇抽籤者求神問卜的傳統形式。

  第六篇〈阿拉伯語諺語翻譯成英語:障礙與策略〉試圖提出一種形式翻譯法,即通過使用同義反復、隱喻及反諷等修辭手法來驗證並討論阿拉伯語諺語的英文翻譯。研究資料來自埃及著名小說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納吉布‧邁哈福茲 (Naguib Mahfouz) 的兩部國際知名小說《梅達格胡同》 (Zuqaq Al-Midaq) 與《我們街區的孩子們》 (Awlad Haretna) ,以及斯圖爾特 (Stewart) 翻譯版本《Gebelawi的孩子們》,勒加西 (Le Gassick) 翻譯版本Midaq Alley

  本期所有文章皆收錄在「編譯論叢電子期刊網站」及「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TERIC)」(《編譯論叢》第16卷第2期),歡迎讀者上網點閱。


醫學名詞審查會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 音韻翻譯 自然語言處理技術 翻譯策略 籤詩翻譯 諺語翻譯 功能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