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大學排名:「大學影響力排名」之反思

| 劉秀曦

【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劉秀曦】

 

壹、前言

  在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理念的倡議下,各界開始反思過去僅強調高等教育與經濟成長的連結此種觀點是否過於狹隘,認為大學必須更加重視環境永續發展並回應地方需求,同時意味著大學除重視學術研究和技術移轉之外,更應該關注如何培養具道德感且負責任的社會公民,以及如何更有效地發揮大學對社會的整體影響力(駐英國代表處教育組,2017a、2017b;駐洛杉磯辦事處教育組,2019a)。

  前述思潮也延伸至大學排名系統,有鑑於現行各式各樣的排名系統多採用學校學術聲望、教師論文引用率、企業雇主評價、國際學生與國際教職員人數比例等評價標準,實在無法反映大學對國家甚至於國際社會的整體影響力,因此,不斷有學者呼籲應修正現行大學排名系統指標(Shek & Hollister, 2017)。在多國學者的努力奔走下,英國泰晤士報(Times Higher Education)高等教育專刊終於在2019年4月3日首度公布「大學影響力排名」(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

  此項創舉為全球首度嘗試瞭解和記錄各國高等教育機構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力,亦可說是一種超越過去以教學和研究為重點的大學卓越表現排名系統。做為「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主要目標之一,大學社會責任與大學影響力在我國當前已是備受關注的議題,爰本文針對英國泰晤士報「大學影響力排名」內容進行歸納整理,期能有助於擴展國內各界對於「何謂卓越大學」的認識。

貳、大學影響力排名系統運作情形

一、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為基礎來發展評估指標

  「大學影響力排名」係英國泰晤士報從聯合國所公布的17個永續發展目標(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中,擷取11項作為評估各大學表現指標之新排名系統。

  由表1可知,不同於以教學和研究為評估重點的「世界大學排名」(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大學影響力排名」不再強調學校聲譽或研究的傑出表現,而是著重於大學對社會的整體影響力,同時兼顧「經濟成長」、「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三大面向。換言之,新排名系統就大學對當地社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所付出的貢獻,提供了新見解(駐洛杉磯辦事處教育組,2019b)。




二、大學影響力排名結果與傳統大學排名系統大異其趣

  2019年大學影響力排名共有來自80個國家、551所大學參與,由於大學只需提交1個指標數據資料即可參加個別指標的排名,但至少要提交4個指標(其中必須包括SDG17,即「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數據才能參加總排名,故最後計有76個國家、462所大學進入總排名。網站上僅針對前100名大學公布其具體名次,100名以後的大學則僅顯示排名區間。

  相較於傳統大學排名,新的大學影響力排名結果展現完全不同的樣貌。如表2所示,由英國泰晤士報所執行的兩大排名系統,由於評估指標不同,導致2019年排名結果大異其趣。傳統「世界大學排名」總排名在前10名的大學完全集中在英美國家;相對地,「大學影響力排名」前10名組成國家則更為多元,由紐西蘭奧克蘭大學拔得頭籌;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沒有一所大學進入前10名。



  臺灣此次也有12所大學參與全球影響力排名,在2019年「世界大學排名」中未能上榜的慈濟大學以全球第67名居台灣之冠,勝過向來是世界大學排名系統常勝軍的台灣大學。



  此次大學排名結造成全球大學版圖的移動,被歸因為評估指標不同所致,大學影響力排名更著重於大學如何致力於提升學術自由、教職員權益是否受到保障、教職員是否有受到歧視,甚至是高位階女性學術人員比重等,以另一種角度來評估大學卓越程度,藉此描繪出大學在更廣闊領域的非凡影響力,也讓大學的角色從傳統的人才培育和學術研究,擴展至對社會影響力的關注和投資。

  Baty(2019)指出,「大學影響力」是一種定義高等教育卓越的新方法,過去各界太重視大學的研究影響力,導致某些不那麼有學術聲望的大學,其致力於改變生活品質的工作成果被外界忽視了。因此,新的大學排名系統旨在改變這種情形,讓高等教育機構能更多元與平衡的發展。

參、大學影響力排名系統待解決的問題

一、評估指標和評核標準仍待擴充與完善

  「大學影響力排名」目前共計11項指標,並進一步細分為111項評核標準(measurements),長期目標是希望能將聯合國17項續發展目標均納入評估,由於該排名系統係為首度實施,其中部份評核標準仍需進一步完善(駐洛杉磯辦事處教育組,2019b)。

二、學校提供資料的正確性尚待檢視與提升

  該排名系統之數據資料主要來自於各參與排名的大學和全球資訊分析公司(Elsevier),但因迄今為止各國大學還沒有針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蒐集資料的先例,故在此次資料蒐集過程中,為確保提供數據資料內容的正確性,主辦單位和參與機構投入了大量時間和人力資源進行溝通協調。但事實上,在參與的556個大學校院中,最後也僅有25%(約141所)學校能夠提交11項永續發展目標的資料。此外,例如大學女性教師撰寫的研究成果比例,作者的性別係由Elsevier資料分析公司「估計」而來,而不是由學校提供,其正確性亦有待商榷(駐洛杉磯辦事處教育組,2019b)。

三、學校相關資料庫系統有待建置與充實

  如前所述,大學只需提交1個指標的數據資料即可參加個別指標的排名,但至少要提交4個指標資料才能參加總排名。就實際情況觀之,除了強制性的第17項(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外,以第3項(良好健康與社會福祉)和第4項(教育品質)各校參與程度最高。相較之下,卻僅有半數學校提供第12項(確保永續消費與生產模式)及第13項(氣候行動)的數據和證明資料,代表各校在這方面仍有改進的空間。因此,主辦單位呼籲各校未來必須持續擴充相關資料庫系統,俾能更有效地蒐集和提供得以呼應大學社會責任實踐需求的大學資訊(駐洛杉磯辦事處教育組,2019b)。


參考文獻

駐洛杉磯辦事處教育組(2019a)。永續發展目標下的高等教育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63

駐洛杉磯辦事處教育組(2019b)。創新大學評鑑方式—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69

駐英國代表處教育組(2017a)。英國大學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體認與具體實踐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31

駐英國代表處教育組(2017b)。英國高等院校學習標竿落實大學社會責任教育部電子報,783

Baty, P. (2019). A new way of defining excellence in higher education.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hek, D. T. L., &Hollister, R. M.(2017). 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aglobal survey of concepts and experiences. Singapore: Springer Natur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2019a).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9.

Times Higher Education (2019b). 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 2019.


【全文請下載PDF檔】


附加檔案
  1. PDF檔案 全文-另類大學排名:「大學影響力排名」之反思.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