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及美國面對媒體素養的挑戰如何因應?

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 | 蔡進雄 研究員

壹、前言

  有鑑於科技軟體與社群媒體的普及,改變年輕世代參與社會的方式,尤其數位平臺已然超越傳統媒體的趨勢,為年輕人主要獲得新聞資訊的來源。新聞產製的數量與頻率更多且快,使得事實查核更加複雜,在關鍵時刻(如新冠疫情期間)足見數位媒體深化的影響力。培育學生在瞭解運用媒體與資訊工具的創造性潛能之外,兼具思辨能力,已成為世界各國公民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之一 (駐澳大利亞代表處教育組,2020a)。

  多項研究成果顯示,處於充斥著智慧型手機、簡訊、即時網路媒體的時代,這一代的學子,嚴重缺乏「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大多數人對於媒體釋放的訊息沒有辨別、分析、批判的能力(駐洛杉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2011)。研究指出,89%的11至18歲青少年,他們相信網路上提供的資訊,其信任程度是「一些」(some)到「很多」(a lot)。同樣的對於電視劇、新聞媒體、或是商品政治廣告,他們也缺乏挑戰批判的思考能力(駐洛杉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2011)。科技發展迅速,學校教育已經不能忽略「媒體素養」的培養,教師應盡力完成核心綱要的標準,用各種方式達到「媒體素養」的教學目標,才能孕育出具備21世紀競爭力的學生(駐洛杉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2011)。

  基於上述,本文將從澳洲及美國兩國之媒體素養問題挑戰,以及因應策略兩方面探討,以供國內提升媒體素養教育及相關政策之參考。

貳、澳洲及美國媒體素養的問題挑戰

  以下從「年輕世代接觸多元媒體、使用社交媒體變多、少關注新聞來源」、「年輕世代對於新聞媒體無信任感、閱讀新聞產生情緒增多、少接受批評新聞媒體課程」、「中小學教師認同媒體素養重要性但對此議題無自信」及「教育政策仍著重閱讀語言標準測試」等說明澳洲及美國媒體素養的問題挑戰。

一、年輕世代接觸多元媒體、使用社交媒體閱讀新聞變多、少關注新聞來源

  《媒體與澳洲年輕世代:新聞媒體的運用與影響》在2020年2月至3月間進行,總計1,069份有效問卷來自兩大年齡層,分別為兒童(8-12歲)與青少年(13-16歲)。調查成果主要發現如下項(駐澳大利亞代表處教育組,2020b):

(一)年輕世代對新聞的接觸變得更加頻繁且更具社交性

  當被問及昨日新聞的報導來源時,88%受訪者表示至少來自一個媒體以上。54%受訪者所知的新聞來自家庭,其次是電視(36%)、學校教師(33%)、朋友(30%)、社交媒體(29%)、廣播(19%)、網站或手機應用軟體(19%)、僅有 4%來自報紙。

(二)越來越多年輕世代使用社交媒體閱讀新聞

  高達三分之二(75%)的青少年經常或有時使用社交媒體獲取新聞。青少年的受訪結果:Instagram是最受歡迎的社交媒體網站,49%受訪者藉此平臺獲知新聞,其次是Facebook(44%)與YouTube(40%)。

(三)接近一半的年輕人很少關注或根本不注意在網路找到的新聞報導的來源

  略多於一半的青少年說,他們有些注意或非常注意新聞報導的來源(53%),但有近一半(46%)不在意來源。青少年與兒童幾乎沒有區別,此外儘管青少年在社交媒體上閱讀更多的新聞,只有三分之一(36%)的受訪者對假新聞有思辨能力。

二、年輕世代對於新聞媒體無信任感、閱讀新聞產生情緒增多、少接受批評新聞媒體課程

(一)年輕人對於新聞媒體組織無高度信任感

  在澳洲的調查發現,儘管有57%的青少年非常信任家人作為新聞來源,僅有19%信任發布新聞的組織。家庭是大多數兒童最喜歡的新聞來源(58%),是青少年第二受歡迎的新聞來源(41%),次於社交媒體的來源(44%)(駐澳大利亞代表處教育組,2020b)。

(二)年輕人因為閱讀新聞產生情緒影響有增多的趨勢

  澳洲的研究調查顯示,因為閱讀新聞產生的情緒:經常或有時感到害怕(62%),憤怒(60%),悲傷或沮喪(75%)。女孩的情緒雖然比男孩負面,但也更容易受到正面激勵(61%比49%)。

(三)年輕人很少接受有關如何批評新聞媒體的課程

  只有五分之一(20%)的年輕人(兒童與青少年)表示,在過去一年中學校的課程幫助他們辨別「假新聞」;28%的年輕人表示,學校指導過他們撰寫自訂題材的新聞。雖然期望媒體素養教育能夠在公眾的關注與需求下大幅發展,然而澳洲調查結果發現並非如此(駐澳大利亞代表處教育組,2020b)。

三、中小學教師認同媒體素養重要性但對此議題無自信

  昆士蘭科技大學「數位媒體研究所」與西雪梨大學合作於2020 年5月發布的報告《媒體與澳洲教師:媒體素養教育的教學現場》報告。該報告旨在了解澳洲中小學教師如何應用課綱或其他資源推動媒體素養教育,及檢視現階段發展的障礙,以作為課綱修訂時參考。調查發現,澳洲教師認為向學生講授新聞媒體的議題非常重要,而且許多人已定期在講授。然而,三分之一的教師對此議題無自信且存在許多執行障礙,尚待進一步突破(駐澳大利亞代表處教育組,2020a)。調查主要發現如下(駐澳大利亞代表處教育組,2020a):

(一)認同媒體素養的重要性

  幾乎所有受訪者(96%)相信,學生學習批判性閱讀新聞的能力非常重要,高達94%受訪者相信,學生學習事實檢查和驗證技巧非常重要,超過90%受訪者認為了解新聞中的偏見對學生非常重要。超過四分之三的受訪者(77%)表示,經常或有時教學生有關新聞媒體的知識。

(二)媒體教育的教學障礙

  有四分之一(27%)的受訪者認為校方提供的教材與資源可稱豐富,僅有18%受訪者認為自己有足夠的專業進修機會;在提升講授媒體素養教育的能力講授新聞媒體議題,有四分之一的受訪者(27%)說他們有很充裕的支持,38%表示得到適當的支持。18%的受訪者表示,可使用專業進修的機會學習有關新聞媒體素養的新知。整體來看,澳洲中小學教師仍面對媒體教育的教學障礙。

四、教育政策仍著重閱讀語言標準測試

  前述為澳洲的媒體素養現況與問題,在美國方面從近年「有教無類」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或譯為「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法案)來看,教育政策仍停留在通過閱讀語言的標準測試,未對「媒體素養」的培育給予更多重視,這是相當遺憾的。媒體的識讀能力與一般聽說讀寫的閱讀能力,是大相逕庭的。再加上仍有許多州的標準測試,仍使用紙筆測試,使得許多老師仍未開始教授學生電腦書寫的技能,這又使得這方面落後於實際需求(駐洛杉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2011)。

參、增進媒體素養的具體策略做法

  澳洲及美國增進媒體素養的具體做法可從「媒體素養列為核心課程」、「媒體素養融入藝術教育」、「提供核對表及原則教導學生辨識假新聞」等方面加以闡明。

一、媒體素養列為核心課程

  科技發展迅速,學校教育已經不能忽略「媒體素養」的培養,教師應盡力完成核心綱要的標準,用各種方式達到「媒體素養」的教學目標,才能孕育出具備21世紀競爭力的學生(駐洛杉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2011)。全美組織「21世紀技能策略聯盟」(The Partnership for 21stCentury Skills)已經將「媒體素養」列為重要且必要的生活技能,也是今日學子須具備的競爭實力。更深入來說,「媒體素養」已經列入21世紀英語、社會科學、藝術以及其他學科內的基本內容(駐洛杉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2011)。

  此外,全美有45州及哥倫比亞特區採用的「各州共同核心綱要」(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課程架構中已包括媒體數位識讀能力,這包含了資訊的理解與溝通。例如6-12年級的閱讀能力的標準定義是:「以多重方式組合並應用資訊,這包括文字、圖片、圖表以及影像,以印刷或數位的型態來回答問題、解決難題、比較呈現的不同模式」。另外,6-12年級的寫作能力的標準定義是:「藉由科技的方式書寫,包括網路,去製作、出版或是與他人互動。」(駐洛杉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2011)。

二、媒體素養融入藝術教育

  澳洲全國中小學課綱中,針對學齡前階段至10年級學生將藝術領域課程分為舞蹈、戲劇、媒體藝術、音樂與視覺藝術5大學門,有關「媒體素養」的養成併入「媒體藝術(Media Arts)」教育相關課綱規劃,按照學校年級學前至10年級分為5個期程(bands)。前3個期程,亦即學前至6年級的學生均有機會認識5大學門的內容,7至8 年級的中學階段有機會深入認識至少一學門的藝術,9至10年級學生達到專精至少一學門的藝術學習,學校可依各別課程規劃在不同的學期介紹給學生(駐澳大利亞代表處教育組,2018)。

  根據澳洲藝術教育課綱前言,「媒體藝術」教育旨在讓學生使用資訊技術媒體探索創造力,創作與詮釋關於人、思想及世界的故事。學生運用感官、想像力與智力透過媒體藝術作品,回應當代多元文化、社會及集體組織的傳播實踐。學生在創作「媒體藝術」時,不但學習運用科技媒體為媒介,例如:攝影、影像設計,錄音、編輯影音、加入視覺聲音效果等,也培養善用媒體的態度與求證精神,這些技術對於觀念式的知識學習及理解力的養成很重要。 

三、提供核對表及原則教導學生辨識網路假新聞

  學生在吸收大量媒體資訊時,卻缺乏評判思考的技能,媒體素養如今成了當務之急。教師可設計核對表,讓學生試著評估某則線上新聞來源,檢核表內容可包含:是不是用了大量的標點符號?標題是不是都用大寫字母?是不是畫線?新聞作者是否到處傳播?新聞是否有註記日期?然而最重要的是,測量閱讀後的情緒:情緒反應是否強烈?是否生氣?你希望這則新聞為真或為偽?(駐美國代表處教育組,2017)。

  教師也可以給學生一些如下原則,可在3分鐘內判斷這則新聞的真偽:1.你是否能確定新聞來源?2.這則新聞和你原先的認知相較有無差距?3.這則新聞是否合理?你是否真的理解這則新聞?4.你能否找到其他可信任的3或4個新聞來源也同意新聞上的資訊?5.是否有專家認同或共同具名這則新聞?6.這則新聞在網路流通傳播的狀況。7.這則新聞是否有版權?(駐美國代表處教育組,2017)。

  總結而言,隨著科技軟體及社群媒體的快速發展普及,媒體素養已成為世界各國公民教育所需必備的核心能力,而將媒體素養列為學校核心課程,以及融入藝術教育,提供學生核對表及判斷原則,可供學校教育及教育政策在提升學生媒體素養之參考。


參考文獻

駐洛杉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2011)。媒體素養重要且必要 應列核心課程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洛杉磯辦事處教育組(2020)。學校如何培養學生媒體素養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美國代表處教育組(2017)。美國教師經由媒體素養課程,教育學生辨識充斥網路的假新聞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澳大利亞代表處教育組(2018)。澳洲中小學從媒體藝術課程中,培養學生媒體素養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澳大利亞代表處教育組(2020a)。澳洲「媒體素養教育」教學現場體檢報告:教師篇(上)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駐澳大利亞代表處教育組(2020b)。澳洲「媒體素養教育」教學現場體檢報告:學生篇(下)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附加檔案
  1. PDF檔案 澳洲及美國面對媒體素養的挑戰如何因應?.pdf

媒體素養 核心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