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知識的轉化—從教學現場出發

111年10月份共塑當代原住民族素養教育人文沙龍講座

原住民族教育研究中心 | 吳孟珊

  本院原住民族教育研究中心於111年10月27日辦理「共塑當代原住民族素養教育人文沙龍講座」,期盼藉由多元的原住民族議題討論,提升本中心同仁之學習視野。本次講座邀請害喜影音綜藝有限公司策略規劃組組長孫世鐸,從非原民教育議題的轉化經驗出發,開拓我們對跨域共學的想像空間。

  害喜影音綜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害喜公司」)主要致力於與美術館、博物館合作,協助其與學校及教育現場一同發想、規劃並執行相關公共教育推廣計畫。而他們成立的契機來自於發現新課綱後教育現場的改變,進而結合不同專業背景的成員,協助博物館或美術館進行展覽模式的調整,將專業知識轉化並實踐於國民教育的現場。

  孫世鐸老師說到,害喜公司扮演的角色是連結機構、藝術家與創作者、教育工作者的橋樑,本次講座即以國家人權博物館之「不義遺址」作為主要分享內容,進一步說明如何將具有政治歧異、衝突性的專業知識帶入教學現場,並與社會進行對話。他表示:在許多歐洲國家,負面的歷史遺址可能會藉由紀念或標示的方式讓更多人認識。在臺灣的社會脈絡下,我們的做法通常是辦理徵文比賽,但我們思考的是徵人而不是徵件。因此,害喜公司的做法是成立一個共學社群,成員由專家學者、藝術創作者以及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組成,藉由工作坊、小旅行等共學方式產出提案,最後進行展示。成果包含將議題內涵轉化為商品,如不義遺址建築造型的巧克力、T-shirt等。此外,人權博物館也與創作者及教師共同開發適用於不同教育階段的教具箱,讓對於議題不熟悉的教師能快速上手,除帶領學生操作外,也能幫助學生透過體驗產生同理,並對於白色恐怖有更多的認識。

  除了人權教育外,害喜公司也協助新北市美術館進行藝術STEAM教案的開發計畫,希望能以美術館的角度出發,以藝術為核心,發展結合理工學科內涵的跨領域課程。孫世鐸老師表示過去的藝術教育多是探討「藝術是什麼?」,但我們是否可以換個方式,透過藝術去瞭解世界是什麼,意即藉由不同的媒介進行學習。而回到教學現場,他提到:要讓學生透過不同形式認知學習的內容,最重要的是多陪伴他們梳理感受,並且藉由表達自己的觀點建立學生自身的主體性。

  講座最後,孫世鐸老師也與我們分享他參與轉化教育多年來的感受,他認為當前主流輿論會將少子化視為國家的風險,但當更多人投入到教育現場時,學生所得到的教育資源與品質應該會相對提高,因此重點在於如何連結足夠的人員與資源,並建立彼此對於教育共同的認知,一同在教學現場中運作,將風險轉化為機會。


專業知識轉化 公共教育 藝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