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觀的視角,帶領學校改變!

《整全式學校課程發展與實務》新書發表座談會

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 | 李曉青

  從2022年開始,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每年皆會舉辧一場新書發表會,主要是藉由座談會的形式與讀者交流。2023年12月19日下午進行《整全式學校課程發展與實務》新書發表座談會,邀請本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李文富副研究員擔任主持人兼與談人,他也是這本專書的總編;另外兩位與談人分別是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洪詠善研究員及桃園市建德國小陳英叡教師,一同參與分享。

  《整全式學校課程發展與實務》是一本套書,整合了學理書與工具手冊共四本,這四本分別是學理書《整全式課程發展學理》,是學校在規劃整全式課程發展的理論依據,另三本手冊則是提供學校課程分析的《課程SWOT手冊》、學校製作課程地圖操作程序的《課程繪圖手冊》,以及學校在做課程評鑑時必備的《課程評鑑手冊》,並於2022年11月出版。

  為何出版這本套書呢?李副研究員一開始提到,隨著課程改革的鬆綁所涉及到變革系統會越來越複雜,早期課程在統編的標準教科書年代,比較關注教師課堂的精進。到了九年一貫課程時,強調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跨領域的統整課程、師資培育的相關政策配套,開始讓學校端感受比較系統性與複雜性的挑戰。108課綱強調的是素養學習,更從系統面看待課程與教育,不再只是學校調整,還要結合家長、社區、考招連結、社會系統等一起合作。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20年有一項「核心素養課綱在學校的實踐及增能方案」,由臺師大卯靜儒教授擔任計畫主持人,重新提出概念來看整個學校課程發展,透過研究案及11所基地學校的合作,一起發展成這套專書。他也說明整全式學校課程發展,是以全觀的視角,強調各部位之間的關聯性與相互影響性,將組織視為有機體,賦予組織生命力,從複雜有機生態系統角度看待學校課程發展,他比喻這個概念圖就像是變形蟲一樣,具有彈性與流動性。最後並感謝11所基地學校,協助發展整全式學校課程的案例。

  另外三本手冊,由洪詠善研究員從整全課程發展的角度介紹,她提到這個發展是不斷累積的過程,從九年一貫到現在,她認為有些組織像課發會、學校課程發展、課程評鑑等,如何能與時俱進?尤其是偏鄉學校,因校長和教師的遷調流動,課程如何持續發展的機制就很重要!加上最近的數位科技及AI的帶領下,除利用數位科技方式將資料彙整外,其他像學校環境的準備、學生的活動與學習安排、學生生涯輔導等規劃,也都必須整體性來思考。

  她表示外部環境的改變,會牽涉到內部的環境,因此,在設計整全式課程發展前,提供七個重要的核心問題思考,包括:一、課程設計或實施成效是否對準學校願景、學生圖像?二、學校課程的特色亮點是什麼?三、各年級(單一領域/科目)課程方案是否垂直連結?有銜接問題嗎?四、各領域/科目是否有統整可能?五、校訂課程和部定課程的關聯?是否重複學習?六、課程設計是否符合學生特質、能力與需求?七、分析教學與評量資料,有什麼發現?透過以上從整體性的檢視與對話,才能讓學校組織不斷學習。

  現場實務端又是怎麼看呢?在小學教書的陳英叡教師特別有感觸,他發現原來改變是這麼簡單,只需要調整一些想法。學校如何在重複性和連貫性的活動當中激發起來,這本套書有一些工具方法,確實可以提供思考。

  他舉一所嘉義市民族國小為例,先從剛才提的七個核心問題反思提問,發現這所學校不僅須重新定義學校願景與學生圖像,在地化與市定課程也可進行整併,以及可進行彈性課程統整規劃設計等,透過「課程繪圖」重新檢視課程架構,加上一些工具的輔助應用,才有重要的轉變。他強調在做「課程繪圖」時,透過核心提問對接到策略,從「課程繪圖」裡思考如何統整和調整課程架構是很重要的。他期許每個學校只要花一點時間,雖然現在看起來有點慢,但若拉長時空來看,這對學校來說會是最快的。

  目前這本套書在本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套書】整全式學校課程發展與實務01-04)可免費下戴,歡迎讀者點閱,或可在國家書店、五南文化廣場的實體書店選購。




108課綱 SWOT 課程評鑑 課程繪圖 整全式學校課程發展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