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高中學校因應新課綱的轉化歷程研究

| 李文富

【本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李文富

桃園市立大園國際高中教務主任 陳逸年】

  本研究個案為一所2010年創校至今8年的年輕學校。本研究將探討這所學校如何面對即將來臨的十二年國教課綱?在因應新課綱的課程轉化歷程中採取什麼樣的變革取徑?那些因素影響這所學校的變革決定與課程轉化內容?

  本研究於105年至107年間運用參與式田野觀察及訪談,對學校在新課綱的實施準備與轉化的歷程進行考察,並探究這所學校在此歷程中的內外影響因素,分析不同行動者間所交織的網絡動力關係及課綱理念如何被詮釋與轉譯,以下說明研究發現:

一、深化躍升的變革取徑

  這所高中面對新課綱的變革挑戰,採取的不是政策的批判者(policy critic),反抗不動;也不是政策的建構者(policy constructor),亦即既在政策框架有能跳脫框架,系統性的去建構學校變革的內涵與策略;而是偏向改革的調節者(policy mediator)在政策的框架下,去調節應變,尋找學校有利者的途徑去面對變革。這種變革取徑,我們將它稱為:「深化躍升的變革取徑」,亦即透過已有的相關基礎與特色來回應新課綱實施要項作為進路,然後透過相關資源挹注開展原本不足或較忽略的項目,加速新課綱各項準備與轉化,藉此達到學校的提升。

二、影響學校變革的關鍵因素

  研究中也發現影響學校變革的幾項校內外關鍵因素,歸結如下:

(一)校長辦學理念與風格:

創校校長本身就在開創一所新學校,對變革的接受度大,能前瞻教育發展趨勢有關。

(二)校長的政策參與資源:

創校校長是普通高中課務工作圈委員對於課綱及相關政策訊息有較多的參與及掌握,有助校長在課程領導過程中進行判斷。

(三)精準的情境與問題分析:

迅速捉住學校優先聚焦的課程實施轉化兩大主軸:1. 深化學校特色課程(回應創校特色與願景-第二外語、國際高中)。2. 發展多元適性課程(回應高中適性揚才及優質銜接大學)。

(四)掌握外部政策槓桿:

學校深入掌握新課綱與大學考招選才連動,順勢調整學校本位課程佈局及凝聚教師在課程及教學規劃的共識。

(五)善用課綱轉化介面:

中介者:現任教務主任曾借調國教院參與許多課綱配套、甚至是大學考招政策討論,獲得許多新且深入的訊息有關。

中介物:善用國教院的研究合作計畫、高中優質化計畫……做為學校課綱轉化與推動的介面,有節奏的展開。

政策建議

強化課程領導者學校系統變革觀與實踐策略之培力

  學校課程領導者,特別是校長,對於學校如何因應新課綱的實施與轉化有相關當關鍵的帶領角色;學校主任及領域/學科召集人等中層課程領導者本身對課程領導與變革的專業亦非常重要。建議相關部門能持續重視學校課程領導者的培力,並強化學校系統變革觀與實踐策略之培力。

擴大及深化課程研修過程的參與及相關課綱說帖

  課綱研修過程中,若能讓更多高中校長及教務主任參與,清楚掌握課綱研修的理念、重點與變革內容,有助於在研修階段就開始形成共識,學校端也因提早了解而能做更好準備。另外,相關權責單位也可以善用各種傳媒與通路,製作說帖,讓學校端對新課綱有更多的掌握與理解。

課綱推動前的前置計畫有助學校奠基學校因應變革的能量,漸進銜接新課綱

  從個案學校發現,教育部國教署已經推動多年並持續進行的高中優質化計畫及部分縣市自辦的高中競爭型計畫,讓高中端在面對這次新課綱得以在現有基礎與能量下,逐步銜接,避免衝擊太大。因此,未來在新課綱推動之前,教育部門可以先透過各種小方案與計畫,滋養高中學校在相關計畫引導下,為下一輪新課綱蓄積能量,奠定基礎,漸進調整,逐步銜接。

四、關注影響課綱落實的重要政策槓桿

  課綱能否落實非單一課綱本身,還涉及相關系統整合與搭配。例如,大學入學考招能否同新課綱的理念與內涵同步調整,從而讓新課綱與大學考招選才方式對接,而非斷裂,深深影響高中如何看待新課綱及新課綱能否成功的關鍵。政策部門在推動新課綱或相關教育政策時,除需強化各項配套之外,並應關注影響該項政策的重要槓桿點,善用政策槓桿,協助政策落實。


資料來源

潘慧玲、李文富、洪詠善、林哲立、黃祺惠、范信賢、陳偉泓、林子斌、林國楨、戴旭璋、簡菲莉、江惠真、鄭忠煌、王垠、楊惠娥、陳逸年、張淑惠(2018)。子計畫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在普通高中實施之課程轉化探究結案報告。(計畫編號:NAER-103-48-A-1-01-02-1-09) 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說明:本研究紀要係取自子計畫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在普通高中實施之課程轉化探究結案報告,其中由李文富及陳逸年所進行之一所個案學校研究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