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動機的關鍵要素:「學校歸屬感」

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 | 阮孝齊 助理研究員

  學校歸屬感(school belonging)是指學生感到屬於學校一分子、認同學校價值、喜愛學校、並與學校中成員良好互動的感受。代表學生能夠在接納、依附的氣氛中學習,並且與校園中的成員相處愉快。相關概念自1990年開始受到社會心理學及青少年發展研究學者的重視,並逐漸成為探討學習歷程的重要因素。

  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在近年的調查成果報告中,特別點出學生在學校中學習的焦慮、以及霸凌等不良行為,皆會與學生學校的歸屬感有所相關,因此在2017年的學生幸福感(Students' Well-Being)報告中,特別撰寫關於學校歸屬感的章節。我國教育部自2004年推動《教育部推動友善校園計畫》開始,就相當重視學生在學校的心理健康,以及校園和諧、關懷氛圍的建立。以往相關研究多從教師對於相關政策的知覺進行評估,本研究則以學生的感受著手,希望分析其影響因素。

  本研究以次級資料庫分析及問卷調查為研究方法。在次級資料分析上,透過「臺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2001年第一波家長問卷、2003年第二波國中學生問卷與學生表現評量問卷合併進行分析,採用了公共版及限制使用版兩種資料,在公共版樣本上,有效樣本為11,576名學生;限制版樣本9,148人,來自174所學校。問卷調查則於2019年收集了來自六都25間國中,共1,337名國中二年級學生的資料。在分析方法上,本研究運用了信度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進行學生歸屬感問卷的信效度考驗,並以階層線性模式進行巢套資料的分析,同時也採用K平均數分析法,對資料進行分群分析。研究發現提供之政策建議如下。

一、關懷低成就學生的學校歸屬感

  研究中次級資料庫的分析發現,學生的學業成就與學校歸屬感存在相關,透過集群分析,也歸類出一群低成就、低歸屬的學生。進一步問卷調查的結果也發現,學校歸屬感問卷的信效度良好,同時與學習動機高度相關。以往研究顯示學校歸屬感具有保護性變項(protective variable)的特色,亦即扮演支持學生面對挫折,實現自我的因素。對於青少年期的學生來說,各種身心轉變及社會關係的挑戰,都需要校園當中的教育工作者透過輔導關懷,加以支持。本研究建議學校工作者特別關懷低歸屬感的學生,除了日常生活關懷外,也建議透過輔導或綜合活動,主動發現這樣特質的學生,給予關心與陪伴。

二、學校需重視活動設計及品質,以提升學生的活動參與感

  研究中發現,相較於學校所在區位及學校類型,學生對於學校的活動參與感對學校歸屬感更為重要。高度參與學校活動的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較高。同時,研究中也發現有一群學生學業成就頗佳,卻對學校活動參與感受不高。因此,本研究建議辦理活動時,應考量學生需求及品質,從學生喜愛、對學生有意義的活動著手,例如設計需要協作問題解決能力、分享交換資訊的團體主題活動式課程,吸引學生參與,方能建構關懷校園,互動共好的學校。


資料來源

阮孝齊(2019)。我國都會區弱勢學生學校歸屬感評估工具發展之研究。國家教育研究院整合研究計畫案(NAER- 108-12-C-2-02-00-1-02)。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附加檔案
  1. PDF檔案 學習動機的關鍵要素:「學校歸屬感」.pdf

學校歸屬感 學習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