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12年國教課綱,綜高學制的優勢與挑戰

教科書研究中心 | 朱美珍 研究員

  「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是這次12年國教新課綱的願景,此次課程改革以「自發」、「互動」、「共好」為理念,發展全人教育,課程與教學不再只是關注學生學會多少知識,而是期待學生成為主動積極、樂於學習的學習者,正象徵著「教」與「學」典範的轉移。而綜合型高中是後期中等教育除普通型高中、技術型高中外,另闢藉由延緩分流,達到學生適性發展、教育均等目的,所提供多元進路的學制。

  過往學生升學從直接選擇進入普高或技高的「機構分流」,轉向進入綜高後,藉由高一試探、高二分化、高三專精的「課程分流」,用意在尊重學生選擇、適性教學、兼顧升學與就業、強調進路與輔導,所以「彈性、人本、多元、適性、自主」是這套學制設置初衷,此與12年國教課程改革所強調的「素養導向、適性揚才、彈性自主、終身學習」理念不謀而合。故本研究以個案為例,選取不同區位條件的兩所綜合高中(都會型/偏鄉型),探究推動12年國教課程新課綱,綜高學制具有哪些優勢?面臨哪些挑戰?

課程規劃彈性而自主、內容多元而跨域,是綜高學制的優勢

  從12年國教總綱課程架構來看,綜合型高中校訂課程132學分遠遠高於普通型高中62學分及技術型高中44-81學分,占總體課程比例高達7成以上,意味著學校有更多自主空間來發展校本課程。故學校如何依其區位條件、資源(含師資)、學生需求規劃課程,突顯學校的品牌價值及經營績效,藉以檢視學校推動12年國教新課綱的成效。

  從研究顯示,綜高學制的高一課程須提供學生性向試探的機會,但學校規劃此課程的靈活度很大,兩所個案學校各開設在不同課程範疇,一個開在「專門學程試探」的校訂必修課;另一開在「前瞻探索」/適性探索」的多元選修課。又如,校訂必修課程跳脫過往以國、英、數等主科作規劃,反而多從學校願景及學生圖像出發,以升學為主的都會型高中,從給予方法與工具著手設計課程,反之,偏鄉型高中從突顯學校特色,融入環境教育、社區產業,結合學生未來出路規劃課程。而國、英、數主科的增廣或補強課程則安排新課綱增設0學分的「彈性學習時間」中,並依學生能力分班授課,期能真正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興趣,達到適性學習的目的。

  再者,綜合高中對開設多元選修課程並不陌生,只是他們更關心的是如何能考量學生需求、社區特性、家長期望、學校資源及教師專長等因素來規劃課程。從研究顯示,開設選修課程不僅要多樣化,還要能跨領域、跨學程統整,以都會型高中為例,他們多以輔助升學為訴求,設計國、英、數、社、自、綜六大領域專精應用課程(如趣味數學、國際識讀、化學解碼、文學藝響……),期能擴展學生學習學科課程的廣度與深度。反之,偏鄉型高中則結合社區資源、產學聯盟,開設多樣化課程(越南語會話、物聯網科技、校園可食地景、門市服務……),凸顯學校特色,期能開展學生未來進路的多種可能。

  值得一提的,兩校的校訂必修課程都採跨領域/跨學科的統整設計,例如都會型高中教授的「學習工具」,是將工具、方法的運用融入學科課程加以設計;又如偏鄉型高中教授的「國際文化全球議題」,則以英文為工具,結合社會、自然、藝文等領域知識進行規劃。

備課負擔是綜高學制的挑戰

  儘管綜高學制的課程彈性而自主,內容多元而跨域,確實有利於推動12年國教課綱「素養導向、適性揚才、彈性自主、終身學習」的理念,但從研究顯示,為滿足學生不同學習需求,學校須提供多元課程,無形中也增加老師的備課壓力,尤其這次12年國教新課綱落實核心素養,強調「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學校課程領導者如何帶動教師專業社群運作,激發老師敏覺於新課綱理念而願意精進的能動性,是教育決策者推動這波課程改革應該努力以赴的。


資料來源

朱美珍、黃琪惠、楊惠娥(2021)。綜合高中校本課綱轉化與實踐模式及增能方案建立。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計畫第1期成果報告(NAER-2019-029-C-1-1-A4-05)。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附加檔案
  1. PDF檔案 推動12年國教課綱,綜高學制的優勢與挑戰.pdf

12年國教課綱 綜合高中 課綱轉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