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師需要什麼支持,才能更加落實國小科技教育及資訊教育課程?

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 | 陳俊臣 副研究員

  十二年國教課綱增設了「科技領域」,加速全民科技及資訊素養成長;科技領域在國小階段並未設立科目、也沒有規範時數,是採用「科技教育」及「資訊教育」此二個議題融入各領域課程、或是在彈性學習課程實施。然而,國小教師是以「包班制」教學為主要設計,所以在師資培育的歷程,是以全科教學來規劃,少有科技教育及資訊教育的專業課程訓練,這導致國小教師難以把科技教育及資訊教育融入課程。因此,國小教師需要甚麼支持,才更能「動」起來,才能更加落實國小科技教育及資訊教育課程?

  本研究採用焦點團體訪談法,召開10場會議,訪談24位專家學者及現場教師,依社會結構二元論觀點、及文化歷史活動理論的架構,探索「使動」及「制約」國小教師落實科技教育及資訊教育課程的重要因素,最終整理出302條意見,彙整歸納結果如下:

一、教師是推動課程的主體,必須配合專長教師共同授課

  教師是推動課程的主體,教師必須有充分的知識涵養,才足以傳授知識給學生。因此,應由科技教育及資訊專長教師進行專長授課,才能清楚交給學生科技及資訊的專業素養;其他各領域教師則必須養成資訊及通信科技的技能,應用科技輔助各領域教學,並可協同科技及資訊專長教師共同備課、共同教學,形成校內教師社群。

二、學校提供行政支持機制

  校長能決定學校的特色發展方向,故校長支持有助學校落實國小科技教育及資訊教育,接著透過校內各行政處室分工,包含:公文、設備、網路、教室等各項配合措施,能幫助教師落實課程,也能建立起教師認同,逐漸發展出校本課程結合科技教育及資訊教育,建立完整的課程落實模式。

三、地方縣市協助資源支持系統

  地方縣市政府教育局處,應提供資源支持系統,甚至以行政命令方式,配合獎勵與經費補助辦法,引導學校落實課程。地方縣市教育局處也應同時幫助教師社群經營,如:透過科技中心、輔導團等,辦理大量研習、工作坊、構建教學資源,提供巡迴教師等多項資源支持系統。

四、中央單位建構法令支持系統

  中央的教育部應提供全國性的、法制類的支持系統。(一)從課綱與課程規範著手,建構出國小科技教育及資訊教育的實質內涵,發展課綱或課程建議手冊,再逐步幫助全國各校建置教學資源及教室環境等。(二)從師培系統著手,應逐步養成科技教育及資訊教育專長教師,同時在教學配額限制下落實教師合聘辦法,讓校校都能有專長教師;在職教師則提供進修管道及法源,採用專長加註方式養成師資。(三)從教師社群著手,現有全國100所科技中心及中央地方輔導團應強化資源補助,可在初期教師、設備不足的狀況下,以巡迴教師、設備漂移的方式支援各校。


資料來源

陳俊臣、林哲立(2022)。十二年國教課綱增設議題之轉化與落實—以國民小學科技及資訊為例。國家教育研究院年度研究成果報告(NAER-2019-029-C-1-1-A6-05)。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附加檔案
  1. PDF檔案 國小教師需要什麼支持,才能更加落實國小科技教育及資訊教育課程?.pdf

科技領域 科技教育 資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