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編審者對素養導向教科書設計之觀點與實踐

教科書研究中心 | 朱美珍 研究員

  十二年國教課程揭櫫核心素養,倡導素養導向教學,期待培養能應用所學、實踐活用,以面對未來挑戰的現代公民。固然,教師是教學革新中最重要的角色,但是,教科書卻是教學的重要輔助,若無適合的教科書,一般教師很難知道素養導向的課,要如何透過任務和教材去進行,也不清楚自己的教學欠缺了什麼。倘若延續內容導向的教科書設計,容易讓教師將學習內容和方法化約成去脈絡的「切片式知識」,而忽略原本屬於該學科應有的探究技巧與思維,只知道這門學科的淺層知識,卻無法應用知識解決生活情境裡的問題。此種教科書勢必與素養教育的理念有所扞格,因此,該如何設計素養導向教科書,是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重要課題。

  審定本教科書的生產者除了編輯者還有審查者。編輯者解讀課綱、編寫教材,審查者闡釋課綱據以審查,兩方對課綱理解卻常因角色不同、立場互異,對教科書設計的觀點形成一種權力拉鋸與角力關係。多項研究顯示,由於審查者擁有決定通過與否的權力,即使雙方也有機會溝通討論,但編輯者多傾向接受審查者的意見。然而,實際上,審查者不可能全然翻轉編輯者的教材設計觀念,可以說教科書是雙方不斷磨合、相互妥協的產物。面對十二年國教課綱,教科書編輯者及審查者對素養導向教科書設計的觀點,及實際表現在教材編寫或審查上的作為有哪些異同之處?都將影響新課綱教科書的樣貌。

  本研究以國中基礎學科為範圍,設計由素養導向教科書設計的五大面向——知識系統性、學習支持性、主動性、探究性、實踐性,架構而成的問卷題項,對358位教科書編輯者和審查者進行普查,以了解他們對素養導向教科書設計各向度的重視程度,及實際在教材編寫/審查時做到的程度,共計回收有效問卷219份,採描述統計和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IPA)進行資料分析,大致獲得以下發現:

一、教科書編審者對教科書設計五大面向的重視度和表現度皆是「知識系統性>學習支持性>主動性>探究性>實踐性」

  就全體編、審者而言,在教科書設計的五大面向上,重視度和表現度皆是「知識系統性>學習支持性>主動性>探究性>實踐性」,且探究性、實踐性的重視和表現之間落差很大。尤其在實踐性上,是編審者著力最少的向度。此顯示編、審者視教科書為靜態文本,主要功能在於透過適切的文本、圖表、符號設計,呈現清晰的知識系統,引發學生興趣、協助學生理解。至於引導學生參與探討公共事務、應用所學以實際解決問題等實踐活動,並非教科書的著力點。

二、審查者重視且表現度高的是探究性面向;編輯者則是知識系統性、學習支持性、主動性等面向

  審查者重視且表現度高,而編輯者卻不重視且表現度低的指標,包含引導學生分析、探究、解決問題,都屬於探究性面向。編輯者重視且表現度高的指標,包含呈現知識架構、融入議題、引進文本訊息組織策略、美感設計,但這些卻恰好是審查者不重視且表現度低的項目。由此可見,編者仍著力於將知識、素材做「編、寫」,審查者卻更要求教科書能引導學生探究學習。這也可能是編審雙方在溝通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歧異點。

三、審查者優先改進的面向是探究性;編輯者是主動性

  對於編、審者重視但表現度卻偏低的項目則亟需「優先改進」,以編審者全體來看,是「d-11設計活動/任務,讓學生整合、分析資訊,做出邏輯判斷。」單就編輯者而言是「c-10設計多元評量,讓學生適性展現學習成果。」對審查者而言則是「d-14 設計活動/任務,引導學生從多元觀點思辨與表達。」可見編、審者對於改進工作的著重點不同,審查者的優先改進的方向在於學習任務的探究性,而編者則是以多元評量活動增進學生的主動性。

  以上研究結果顯示,編審者大致上側重「知識系統性、學習支持性、主動性」向度,最忽略「實踐性」,似乎教科書仍被認為主要在呈現知識和素材,而無法引導實踐。然而,比較編、審者的觀點和作為,又可看出審查者比編者關注探究性,在審查工作上也常要求教科書應有引導學生探究的設計。就素養教學而言,「在學習歷程中運用策略去探究」、「應用與實踐」本就是重要原則,究竟教科書應否引導探究與實踐?倘若僅將教科書視為知識的承載體,自然容易忽略;但是,若將教科書視為師生互動的媒介,就能引導學生提問、蒐集資料、思辨、分析、尋求解答。倘若編審者可以朝探究、實踐方向多予著力,當有助於促成素養導向的教科書。


資料來源

朱美珍、賴協志(2022)。教科書編輯者與審查者對於落實核心素養之教科書設計的詮釋與實踐—國中基礎學科。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AER-2019-029-C-1-1-A7-01。執行日期:2021-01-01 ~ 2021-12-31。


附加檔案
  1. PDF檔案 教科書編審者對素養導向教科書設計之觀點與實踐.pdf

素養導向教科書 教科書編審者 教科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