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教師幸福感:新北教師專業社群貢獻平臺經驗的反思

| 洪詠善

【文/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洪詠善】

一、前言

社會學巨擘Robert Nisbet指出「社群」是社會學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核心概念,意指著高度的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性、凝聚性,並伴隨著道德的許諾和時間的連續性。因此,從一百多年來社群研究發展,總是延續中古世紀以來中西方的村落社群的共同凝聚力,並深蘊著一種道德與情感的內在意涵。因此,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同村協力、學習共同體、或生命共同體等概念都反映出「社群」內在目的,即是基於道德與情感凝聚的發展性行動。近年來,臺灣教育變革浪潮裡,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逐漸成為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經營之重點。

筆者在進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建議書之研究時,分析學校層級的課程實施與課程協作之問題,發現需要激發教師的熱情與熱忱,引導更多關注於學生的學習;此外,營造一個讓教師能夠透過自學、互學與共學多元融通網絡中持續專業發展的環境。近年來,筆者進行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敘事探究、輔導團組織學習、新北教育城教師專業發展實驗方案等研究經驗中發現,政府層級的支持系統與學校教師專業發展之方向有密切的關係,此時,各縣市紛紛推出各種協助教師專業學習的方案,筆者甫參加新北市102學年度教師專業社群貢獻平臺發表審查會,看見許多學校卓越的教師專業社群多年的發展歷程與成果,確有其身為「社群」的內在目的與意涵,換言之,教師社群不是學校教育改善的工具,而是,它的本質就是為了持續的發展與精進。誠如「新北市102學年度公立高中職及國中小教師學習社群申辦暨審查計畫」中所陳述的目的:形塑社群文化、深化專業內涵、建構支持網絡,這些概念也是未來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學校層級課程實施與協作成功的關鍵,因此,新北市為支持學校經營教師專業社群,成立三級社群之支持系統(http://tesag.ntpc.edu.tw/web/plc/default.asp),依社群發展歷程:情感連結之「學習社群」到聚焦專業學習以持續改善教學的「專業學習社群」,最後遴選邀請若干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成為貢獻平臺,傳播社群經驗與推展成果。本文係以筆者參與教師專業社群貢獻平臺若干團隊發表後,從社群運作、特色內涵、永續發展三個層面提出重要發現,作為學校經營教師社群之參考。

二、社群運作:單一深化與連結整合

從教師與學生的需求出發,單一領域深化的社群如新北市安和國小「數學教學專業貢獻平臺」、新北市莒光國小「深耕寫作工作坊」,專注於領域教學學科知識、學科教學專業知能之發展;連結整合的社群如新北市德音國小「教師支持服務系統(TAT)與輔導教學相關之研究」,以「學生輔導」為主軸,連結輔導室與教務處之教師資源,支持並落實三級輔導工作外,也同時啟動學習輔導補救教學之教材研發與實施,有如樹林國小「鹿角溪人工溼地課程發展工作坊」和成福國小「成福水草塘與山林課程」,教師專業社群發展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整合,連結內外部資源親師生與學校同步向上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社群研發教材過程中,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發揮實質審查與支持之功能,大大助益於學校內部成員透過專業對話相互學習之社群文化之經營。

三、特色內涵:自發、共生、感染力

教師社群特色是基於情感連結自發性地組織。然而,這些運用多年的社群,其發展內涵呈現出和而不同的特色,如樹林國小與成福國小的溼地社群,都是紮根於土地之課程探究行動,成員各具專長,社群歡迎「拋意見」且願意傾聽多元意見,讓彼此的興趣與關注都能在社群工作中共生,找到一個你接受我也接受,你願意我也願意的方式前進。又如安和國小的數學教師社群,召集人的數學教育專業領導,運用課堂教學研究策略凝聚教師專業學習視點,莒光國小的寫作工作坊以教材研發與試行、實作與推廣等串起專家與教師、教師與教師之合作平臺,讓整個社群發展內涵透過探究行動中的反映思考,找到社群辛苦努力的意義,更重要的是,社群成果不只是靜態等待被發現的文件,而是透過工作歷程,如到校內個學年發表、辦理夏令營、教學觀摩等等,除了促成課程公共化外,更讓社群實作智能得以在公開展現中發揮感染力。

四、永續發展:轉譯與轉化

教師專業社群經歷多年的起承轉合,難免遭遇如成員調校、資源短缺、負擔過重等問題,如何永續發展將是嚴肅但重要的問題。從這些發展多年的教育專業社群經驗中發現,首先,是在社群經驗與學術知識相互轉譯中找到新的價值。社群經驗是實作知識,學術是論述知識,兩者需要對話才能夠深化其意義與策略,如社群進行的補救教學、寫作教學、環境教育、數學教學等等專業學習,無一不需要學術論述知識之增益,因此,教師社群若能夠結合兩者知識並經由「敘事加工」之轉譯,一則深化專業意涵,二則協助自己與他人看見社群內在的價值,讓情感與專業結合成為社群永續發展的動力。此外,轉化也是重要的,許多教育政策無不希望透過學校實現,因此,社群發展同時會面臨政策的介入或干擾,然而,這些成功的社群能夠轉化政策並融入社群運作中,如成福國小社群配合新北市活化實驗課程方案,推動社群教師共同備課、協同教學、課堂教學研究等,將政策介入轉化為資源實乃成功案例。除政策轉化外,社群運作模式轉化也是重要的,成功社群運作已有一定的模式,如莒光寫作社群運作模式其實就是寫作教材研發模式:計畫、編寫實驗教材、實驗教學、修改教材、建立分享機制等,面對人員或課程的改變,模式不是綁住的框架,而是行動參照點,成員遭遇困難時的呼喚,因此,社群不只研發教材,還寫了自己的歌,以「一群想讓自己對教師有貢獻的教師」自許,並以傳說中的「師道」為回到社群的家的呼喚。又如溼地社群以辦理踏查、夏令營等活動,還吸引更多人的參與,透過參與而認同進而參與社群,亦是社群永續發展之道。

教師專業社群是學校教育持續向上改變的關鍵。在時間連續性中發現,學校教師專業社群總是伴隨著學校發展興起或消失,社群是以情感與道德為基礎長時間發展的組織,專業社群是在探究與行動中,不斷整理實作經驗透過反思,找到意義與價值,一如鹿角溪溼地課程發展工作坊結語:可以跟喜歡的人,做喜歡的事,是幸福的。我看見,每位教師臉上的微笑,他們真正活出了教師專業社群的內在生命力。